第545章 闻英雄之歌,知后世之事【求追订】(2/2)
原本,以汤和的圆滑,是不会问出这话的。
但他如今已垂垂老矣,不知哪天就会去见阎王。如今了解到,原来历史上的大明,可能又亡于胡族之手,让大好河山再次沦于腥膻,汉人再次被胡人奴役,他实在是忍不住不问。
朱元璋知道这声陛下喊的是他,当即叹息道:“事到如今,咱也不瞒你们了——在后世历史上,咱大明享国二百七十六载。”
“至于方才这最后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也确实歌颂的是咱大明危难之际,仍忠于大明,并为之奋斗、献身的忠臣良将。”
徐达要冷静一些,疑惑道:“陛下,既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将,为何历史上的大明还是被胡族所灭?”
朱元璋摇头,“大明其实并非胡族所灭——历史上的大明都城是为农民军所破。至于那清虏,不过是趁虚而入,窃据天下罢了。”
“徐达、汤和,你们两家如今都是与国同休的勋贵,咱今日叫你们来看这视频,便是想告诉你们,历史上正是因为咱们为大明留下了种种祸端,最后积重难返,才弄得民不聊生,社稷破灭。”
“咱呢,会想方设法的,让咱老朱家后世少出昏君,甚至不出昏君。”
“也希望你们回去后,能够留下祖训,让子孙后代莫要坐在先祖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乃至成了国家蠹虫。而是要努力奋进,一代代的和咱老朱家一起维护好大明江山。”
徐达、汤和当即起身,抱拳躬身道:“臣一定留下祖训,让子孙后代莫负大明!”
“好!”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李文忠问:“陛下,方才倒数第二首歌,也即是如今被当做军歌的《精忠报国》,看其中画面,似乎是倭寇攻入了咱大明内陆,甚至到了京师城下?”
之前《精忠报国》中有个画面,就是几十个倭寇在“南京”城下耀武扬威。
李文忠是参加过几次观影宴席,并了解后世部份事情的,知道京师后来改名为“南京”,并成为了副都。
所以,他难以想象,究竟出了什么事,竟然能让几十个倭寇到大明副都城下耀武扬威。
朱元璋似乎对李文忠有所不满,道:“雄英,你来说!”
“是,”朱雄英答应了,随即道:“曹国公该知道,咱大明立国之初,便有倭寇与海盗勾结为患。”
“历史上,此患一直未能彻底靖平,因此等到大明中后期,国力衰退,海防空虚,倭寇便大举劫掠沿海村落乃至攻打城池。”
“倭寇最嚣张时,曾有几十人甩脱追兵,打到了南京城下耀武扬威,令当时的明军不敢出城应战,实为耻辱!”
“再后来,日国出了个叫‘丰臣秀吉’的,整合了日国诸大名势力,更是狼子野心,侵犯朝鲜,也即是高丽改朝换代后的国家,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入侵大明!”
“幸亏咱大明当时朝中有些有识之士,又注重国家威严,故而出兵朝鲜,打退了日寇的入侵。”
李文忠听到这里,满脸诧异地道:“日本国小民寡,竟然有如此野心,想要鲸吞咱大明?这怎么可能?”
刘宽此时也忍不住了,道:“曹国公,日国一直都是狼子野心——历史上再往后五六百年,日国还曾大举入侵中国,占据了中国过半领土,要亡我种族、灭汉家文化。”
“幸亏无数仁人志士、平凡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才将日寇赶了出去。不然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如今,曹国公该知道,陛下为何要攻打日国,又为何要将原来的日国人大部分都给迁徙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