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1/2)
就算抛开这次的电子计算机“出品”,让卫东现在关于房地产建设的“探索”,也是目前国内经济改革中的重头戏。
根本没人问他关于调拨两百万美元外汇货款的事。
开口直接是:“江州和商州的房改进展有什么最重要的看法吗?”
完全抛开了一切繁文絮节。
纯粹把让卫东当做领命出征回来的前锋询问。
让卫东有点猝不及防的快速思考下:“各地肯定会有差别,我结合刚才在汽车厂交流的情况,说点我的感受……”
伍曦在这种时候都远远退开,他甚至都不关心这边聊什么内容。
因为围在让卫东周边四五人已经听得非常专注:“刚才走进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如果在建立这个厂的时候,顺势搬迁到近郊或者干脆放到周边城市,可能对这片地区的地块发展会有极大改变,现在却只能在原本就拥挤狭窄落后的区域继续做加法,我认为这是错过了该区域发展的机会。”
这几位就不会调侃什么京爷不愿到郊区,凝神倾听,随步慢走。
也不点评你懂什么平京的具体情况。
就当是各家之言,先听。
让卫东再顺着宽敞但不那么整洁和明亮的厂房、产线比划:“其次目前这个汽车线的核心问题不是外汇,是国产化比例,越早完成国产化零部件生产,才越早解决生产越多、外汇消耗越大的怪圈问题,怎么解决呢,最好是释放生产力给民营配套厂家。”
别人问他的是房改,回答的却是汽车生产。
颇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但还是没人打断,哪怕国产化本就是引进这条生产线的目的,这不是废话么。
可让卫东恰恰刚“领导”了电脑生产线的成立,尤其是他最在意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压缩。
很有经验:“我们按照五机部的安排,接收了蜀川部分三线计算机研究所的力量,这就是建立了技术研发部门,通过他们把整台电脑所有部件,分出了绝对只能进口,部分进口,国内厂家生产,蜀川地区生产,江州本地生产的五个级别,然后分级采购组装,从一开始我们的电脑国产化率就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五,答案就是有没有建立一支为了国产化率全力以赴的研发技术团队。”
平京厂肯定有。
但效率嘛……
这方面有个最经典的案例,八九十年代国内进口了大毛的一款战斗机,从此以后近三十年那家国营飞机研究所都在吃这碗国产化仿制、逆向研发、改进的冷饭。
反倒是没吃上这碗饭的另家研究所为了生存,石破天惊的接二连三研发出全新的战机。
让国内空天战斗力从此挺直了腰板。
这在三四十年后的网上言论里几乎家喻户晓。
让卫东已经算是非常委婉的在批评这个厂的技改能力了。
但他又不是来挑战体制的:“而为了让这种科研团队有战斗力,我们推出了电子科研小区公寓楼,大概是以五百元每平方的价格向技术人员提供集资建房的渠道,并且由江州建设银行提供八成二十年按揭,为了保证科研人员及其家庭有首付大约一万元左右的经济能力,除了保证家属也能在其他企业上班收入,研发单位保证最低五百元左右月薪,更有住房补贴免息借款。”
所有人这才听出来轮廓。
兜了这么大个圈子还是回应了房改的问题。
提问那位都听出来:“你的意思是这不是个独立割裂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体解决思路?”
让卫东其实没想那么多,只是尽可能从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差不多,因为刚才交流中有提到,外资方希望把中方管理层工资提高到最低五百元,我们的管理人员却觉得跟工人拉开了差距,要求保持在两百多,乍一听是高风亮节,不追求物质需求,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更是把所有生活福利都寄托在国营单位能兜底的心理下,这每一环都没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
没有工资上拉开差距,就没有摆脱吃大锅饭的混日子局面;
没有高收入就没有买房的能力,不能买房就不能促进福利分房制度改革;
没有积极努力改进的动力,国产化率每耽搁一天,每卖一辆车都在消耗宝贵的外汇。
基本上走进个死循环。
这种情况下要求单独解决房改,或者解决这个合资厂生产效率、资金困难的问题,都是南辕北辙、头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
根子还是在这种所谓的合资企业,本质上还是国营厂。
一切都要国家负担的心理没转过来,这厂子怎么改革都是镜花水月。
用这些大老爷般的工人,企业改革、房改、工业制造提升,样样都做不好。
就平京三环内的皇城根下,搞什么工厂啊。
属于统筹规划起就强人所难了。
说着让卫东还主动带着去了洗手间:“这也是刚才交流的细节之一,外资从建设产线开始就要求投资二十万改造厕所,当然是几十个厕所,大家还觉得不理解,嚯,这是真漂亮啊……”
就国内这会儿的厕所大多还是旱厕,就算平京城里、国营大工厂里也是茅坑级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