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下狱(2/2)
饶是祁元祚脑子也空白了几秒。
令出祚廷……
这代表着什么?
一个皇朝只能有一个皇帝,下圣旨的只会是皇帝,颁布圣旨的人是皇帝的臣,书写圣旨的机构是皇帝的朝廷。
而今,齐帝要圣旨出祚廷,太子写圣旨,太子的臣颁布圣旨,如果这封圣旨最后被执行,祚廷的职能就是朝廷。
若开了先河,便是……一朝两君。
手中的空白黄绢,重若千斤。
*
伯劳做了此次的宣旨太监,一道前所未有的圣旨由太子亲写,祚廷审核,玉玺的副印盖章,发到曾经的起居郎如今的谏议大夫尹守知手中。
而尹守知接到圣旨,没有一句质疑,大皇子带兵协助,长驱直入尹太尉府邸。
祚廷的第一道圣旨生效,昭示着历史上诞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一国两君制!
后世之人纵观千年历史,认为这是只在齐帝所统治的德乾朝才会诞生并维系的制度。
一国两君,它在祁元祚三箭定祁连山时有了苗头,直到这封圣旨的出现,它正式走到了明面上,被世人看到、承认。
齐帝怎么都不会想到,在他丢下空白圣旨的那一刻,史书之上,他们父子必定携手同行,如尧舜那般,万古长青,同根、同名、同传!
尹家被抄的轩然大波还未平歇,紧接着是齐帝下旨,将太子暂押狱中。
至于罪名——顺从民意。
银甲铁骑,长矛护卫,长安城街道上人山人海,眼睛全部定在中间青色素朴的四驾马车中。
人流随着马车前进而涌动,从天上看去,这辆青色的马车犹如避水珠,驯服了黑色人河的咆哮、愤怒、不甘、悲伤,从中开出道来,使它们温顺的流向一方。
大理寺牢狱。
大理寺有专门关押皇室的牢狱,名为禁院。
祁元祚成了本朝第一个进入禁院的人。
车帘由外拨开,人群一阵骚动。
许多人是第一次见到这位以十三岁之龄,名扬天下的大齐储君。
没见到时,众人想象中的太子应该是英武的、壮实的,毕竟有伏虎的战绩,又或者阴冷的、冷酷的,毕竟是铲除五姓的人。
等见到了,脑海什么想法都没有了。
不需要多说,刹那间笃定就是他!大齐太子,只能是他,只会是他!
入狱之前还能凭一已之力,从祚廷直出圣旨,命令谏议大夫和安河王抄家太尉府!
他的手掌着王朝的运,他一言可杀生可活人!
他是要进监狱的,他该是囚徒,偏偏没人把他当作囚徒,没有囚徒在入狱前夕能掌握这么大的权势。
换句话说,掌握了与皇帝同等权势的人不会是囚徒。
更何况,那刺眼的、讥讽的顺从民意的罪名。
什么奢侈、什么不孝、什么劳民伤财……
没有一样能将太子下狱,可太子偏偏下狱了,罪名是——顺从民意。
这罪名于朝堂,是太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嘲讽他们丑陋的嘴脸,并给予还击。
他们拉出太子与齐帝作对,力要保尹太尉,太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直接从根儿上掐死。
亲自下旨,谁能体会他们听到祚廷出旨的心情?
这和告诉他们太子要登基有什么区别?!
天塌了!
这罪名于民间百姓而言,就是人家太子宁可入狱都不愿意娶甘家小姐。
太子党与甘家拥护者一直在‘玷污’一事上争执,还为此死了十数人。
皇帝看似是对甘家拥护者的妥协,将太子下狱给甘家和其拥护者一个交代,细想一下,这可是下狱前夕还能把尹家抄了的实权太子!
皇帝宠的没边儿了!
这个顺应民意就很值得琢磨了。
聪明人都该知道,甘家在太子下狱那一刻已经成了一场笑话。
可糊涂蛋又是原地高潮了。
满脑子都是,他们居然能左右一朝太子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