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谈判筹码(2/2)
梁晓辉快速翻阅文件后抬起头:"徐总监,您说的评估价是基于商业用地标准,而这块地规划用途是物流仓储。"
孙骏接过话题:"那不妨看看第二个方案:土地出让金我们可以降到8亿元,但要物流产业园30%的股份合作经营。同时,保留现有180亩的冷链库区。"
梁晓辉放下钢笔:"孙副总,30%股份意味着重大事项否决权,这个条件我们不可能接受。"
孙骏的身体微微前倾:"梁总,这块地我们正在开发海产品加工基地和丹港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已经投入巨大..."
"但你们的冷库设备,"李志军打断道,"连新国标都未达标,真要是较真起来..."
这时,市长秘书匆匆进来,在刘副市长耳边轻声低语,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10点15分,梁晓辉直接向孙明挑明:“孙总,您说说吧,这块地转让的出让金最低能多少?我向集团汇报。”
孙明面无表情,伸出一根手指,“10个亿,再低就不能谈了,我们继续做我们的项目。”
梁晓辉点点头,合上文件夹,向刘涛望去,"刘市长,看来今天谈不下去了。先到这里吧……"华远集团的代表集体起身离场,留下孙氏集团的众人面面相觑。
当天晚上8点,市政府办公室依然亮着灯。张文凯修改着协调方案,一边喃喃自语道:"孙氏要保住核心库区,华远要控股权..."拿起钢笔划掉原来的条款,重新写下:"土地置换+财政补贴"的新方案。
写完之后,他轻声叹了口气,拉开抽屉,把文件放了进去。双手揉搓了把脸,随后仰靠在老板椅上。
三年前,他在丹江市市委副秘书长的位置升职来到丹港市任市长。当初是雄心勃勃,想的是主政一方,造福一方。可是到了丹港他才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市委书记杨国涛在此地经营多年,强势霸道,而且上面强硬的靠山。本地官员与社会上的势力盘根错节,形成大大小小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他呕心沥血研究的施政方案根本执行不下去,市委市政府的大小官员无不以杨国涛马首是瞻。丹港官场上是铁板一块,根本不是他一个外来户所能撬动的。
在屡屡受挫后,他已心灰意冷,与杨国涛须臾推诿周旋。杨国涛拉拢几次,见他始终不远不近保持着距离,也就放弃了拉他入伙的心思。反正在丹港是杨书记一手遮天,他张文凯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就拿这次丹江港物流产业园区土地的事情来说,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杨国涛偏偏把这件事情搞得错综复杂。明明就是港口规划的土地,却搞成了孙氏集团的“产业扶持”项目,通过协商审批,把地块批给了孙氏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