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惟帝不言,以雷以雨(2/2)
我们似乎忘记了,共识也许可对可错,但是,如果这个共识达到了常识的程度,那就不需要论证了,因为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
比如,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常识就是:一家企业的运行,就像是在骑自行车一样,只要你能一直保持前进,那么那些所谓的不平衡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什么员工激励呀、销售渠道的凝聚和调动呀、供应链的打造呀、以及与市场消费者的持续沟通反馈呀呀,等等,就都会自然消失;
特别是员工的激励,只有通过企业的快速膨胀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魏红集团前期的跑马圈地,像我这样的跟客户有资金往来的事实都是集团默许的,这对于集团而言是‘一箭双雕’,前面也讲过了,这个如意算盘是怎么打的;
至于其它的什么尊重啊、价值啊、什么一家人啊,等等,那都是书生之言,都是面子工程,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谁相信谁就是傻子,或者说,企业拿这个来就是装门面的,或者能骗几个傻子就骗几个傻子,毕竟还是会有一些人愿意沉浸在企业画的大饼里认为无论怎样企业都不会抛弃自己,都会考虑到自己的;
但是,我要说的常识是什么呢,是真正好的企业是不需要内部激励的,只需要维持销售的高速增长就可以了,因为随着销售的扩大,自然会有供不应求的岗位需要和级别提供,只要领导者稍稍施有一点点的关注和公正意识,员工自然都是奋勇向前;
反过来说,一个再健康的企业,一旦在销售收入上略有停滞,或者说遇上了瓶颈甚至还在衰退,且已经到影响到净利润增长的地步了,就如魏红集团现在这样,销售这个是实打实的,不是集团可以闪赚腾挪的,哪怕你有再强的人脉资源、再多的外联公关费用,你都不可能强迫消费者去买你的产品,对吧;
你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就像你可以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一样,你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来对由营业外收入下滑造成的净利润增长的下滑来进行相应的弥补,就像魏红集团以我为案例来恫吓跟我一样职位的全国的区域经理,赶紧把之前在集团赋予的权力之下跟客户的资金往来拿到集团来应急;
当然,一家上市集团怎么能干这种事呢?干什么事情其实有时候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干的这件事情给它披上什么外衣,这也算曲线救国吧。
披着羊皮的狼总是比露出真实面目的狼更容易也更简单的可以吃到羊,只不过是少了一点狼性;但是,不是所有的狼都把狼性放在第一位的,有的狼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对任何东西都可以不管不顾的。
这个外衣一披,别说掩盖了真实行为的丑恶,甚至还美化了这个行为本身,更有甚者还把这个行为的本质给颠倒了,既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还冠上了惩恶扬善的美名;
可是,谎言总归是谎言,你可以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但是你用一个谎言去验证一个谎言,得到的也一定还是个谎言。
你可以打着‘反腐’的名义义正言辞的去惩罚一个在你嘴里是亲如一家的一家人,哪怕这个一家人为家里辛苦付出,甚至没有拿到一点家里给的补贴;
然后你说你在其它地方赚的钱也要拿出来,因为是我生了你,是我给你了这个平台和权力,你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与我脱离不了关系,不拿?那你试试,看看你的同伴就知道了;
我也有苦衷的,我是要拿这个钱去做高营业外收入来保持自己的净利润增长的,我都活不下去的话,不是会有更多的员工失业了吗?
我这是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去顾全大局,没办法,现实中,总会存在这样的选择。
集团的领导者总是可以发现被人们忽略的常识的,那就是销售一旦停滞,那必然会有很多原先不存在的问题扑面而来,这会令自己忙于救火而无暇顾及集团的整顿和转机,从而一错再错,所以一个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其它,而是营业收入的增长停滞,所以,自己应该有所远虑......
我不知道集团的高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远虑的,既然在场的肯定有集团的管理者,那我也提个我自己的建议: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只会加速灭亡。很多人都把销售当作是一种稳定平衡的东西,认为这个季度多了下个季度就会少,今年多了明年大概率就会少,这是完全错误的,是外行人的思维定式;
事实上,做过快速消费品的人都应该知道,我既然在企业里是勤勤恳恳的工作了将近七年的时间,那理应也会知道,正确解决营业收入瓶颈的理念,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增长本身会带来增长’,因为增长意味着新的市场、新的合作关系、新的渠道方式和新的销售信心;
而且产品本身的铺开是最好的营销宣传方式,它能够带来新增的消费体验和重复购买,我希望集团的高层管理者可以对标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不是处于这一理念,还是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
当然,这些仅基于集团是真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考虑,是真的想基业长青,是真的想做成口口声声宣称的‘百年品牌’,如果真实的意图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就像现在在座的大家都会想着我又不知道这个家伙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一样,真实的意图只有高层管理者自己心里清楚;
也许口口声声宣称的‘百年品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他们另一邪恶目的的手段而已,这也不得而知。
或者说如果说集团只是想趁着自己如日中天的时候赶紧在资本市场上捞一笔走人,至于会伤害到谁,是不是一地鸡毛还是鸡毛飞上天,都不管不顾了,那就当我刚刚的建议从来没有说过,毕竟,谁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呢?
既然说到管理者了,我不得不吐槽一下,不管你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好、苦衷也好,对我的这波操作、以及连带的内部的整顿治理,美其名曰‘反腐’实则为‘薅羊毛’,薅的还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的羊毛,真的是刷新了我对于企业家精神相反的那面的认知;
先不说你看喊得口号跟你的行为之间到底有多少距离和鸿沟,就单纯的说你动了在财报上面动手脚的小心思,咱先不说违不违规、站不站得住脚的问题,财报可是一家集团的脸面,一个人的脸面不仅体现着其如何自我要求的标准,更关乎到一个人的气节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脸面的干净与真诚,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不在财报上动手脚,不做任何具有欺骗性质的事情,所谓‘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一位企业家、一名领导者首先需要表现的就是对气节的偏执,无论发生什么状况,都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都要有坚守气节的决心和勇气,就算以后会更加艰难,也依然如此;
只有把这种气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未来才能有好的变化,越走越顺,很多的事情,我也是经历过了才明白,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你就很难有坏的结果,反之亦然。
集团所谓的内部整顿,无论是冠以什么样的旗号,有利于公司治理也好,响应国家的反腐倡议也好,其实都只是表面。
本质上讲,还是回归常识,因为常识不会因为你表面的说法而被迷惑。
这个常识是什么呢,很简单,就一个原则:任何良性的整顿,不论是集团治理也好,还是带兵作战也好,都一定是先从根基好的地方下手,只有根基好的地方的地方有反应了,就像打仗一样,肯定是嫡系部队先响应,旁支看着声势出来之后在跟进的,对吧;
所以说,是不是良性的整顿,那看他下手的对象是谁就知道了。
相信集团在拿我开刀的时候也是做了很详细的背调的,既然拿我这种毫无背景资源的穷小子开刀,那就偏离了良性整顿的标准,那就是良性整顿的反面,家族企业的眼光就是短浅,就是小家子气;
得益于集团的平台,我见过的客户里做小生意的多了,自己当老板的也很多,规模大的小的都有,但他们都给自己的定位是所谓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人最多的就是抱怨,抱怨自己没有这个政策、没有那个权力,抱怨自己是后娘养的没人疼,奶都是先可着国有企业给的;
我心想,难道有什么错吗?有时候这些认真应该先撒泡尿照照自己,关键是自己配吗?先撇开裙带关系不讲,那肯定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放心啊,自己养的也受自己的控制,关键是最起码了解,有些东西给了他,他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可是,那些个所谓的‘民营企业家呢’,里面的人品质良莠不齐,数量又庞大,肯定是没有时间一一去了解的,那谁敢给?谁知道给了之后会做出什么出格的、没底线的事情来?
所谓‘德不配位,必受其殃’,于我如此,于集团亦如此,不是吗?
我很难想象如果要是让魏红集团这样的管理层掌握了真正的权力之后,所谓的道德还能不能存在。
其行为,不惜‘对中层管理者狡兔死,走狗烹’,不惜‘在资本市场上挖坑埋葬中小投资者’,不惜‘利用金钱介入司法程序’、不惜‘利用人们的弱势违法劳动法’,如此种种,还是在有限的权力之下。
如果是无限的权利呢?司法机关习惯性的认为,民众必须接受法律所推行的价值观,是啊,民众的行为是不是符合这一套价值观,很容易就能被摆在台面上、或者像我这样把我放在众目睽睽的审判庭上,来称一称、量一量、框一框;
可是,对于稍微有点权力的主体呢?比如把我送进来的魏红集团?集团所做的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在幕后的,是十分隐蔽的,但是,这种行为的性质、本质,跟当下审判我的行为又有什么不同呢?
难道就因为一种行为可以很隐蔽的被隐藏起来,性质就变了?
大家肯定以为我是疯了,在这里胡言乱语,说这么多跟自己案子无关的事情,没办法,我只能说给懂的人听”,宁致远说完,看向法官。
“辩护人有什么要说的吗”?法官问道。
“刚刚我的被告人提出了一个现象,就是当下的司法忽视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那就是‘不知者不为罪’,我想在这里再说几句来强调一下,以我一个法制工作者的身份;
所谓‘不知者不为罪’,也即‘罪过原则’,即‘无罪过不为罪’,这一点,是我国刑法最基本的刑法理论,但是它却常常被人遗忘;
所以,在这里,我必须且有义务再次提醒大家这一常识,谢谢审判长”,
宋律师说道。
宁致远看了一眼宋律师,宋律师朝宁致远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