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疑兵之计,外紧内松(2/2)
命令一下,整个徐州城仿佛立刻从沉睡中苏醒,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城墙上下,人声鼎沸。无数民夫在士兵的监督下,挥汗如雨地搬运土石、修补墙垛。新伐的木材被源源不断地运来,用于加固城楼、制作栅栏。城外的壕沟被进一步加深拓宽,引水灌入。我甚至下令,在几个关键的城门外,增设了数道羊马墙和陷坑,一切都按照最高规格的防御标准来执行。
城内的校场上,更是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士兵们被分作数队,轮番进行操练。长枪兵练习突刺与格挡,刀盾手演练阵型配合,弓弩手则对着远处的箭靶反复射击。关羽和张飞两位将军,更是亲自下场督练,他们那高昂的战意和严格的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训练热情。军营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亢奋的气氛,仿佛大战就在眼前。
各处城门和要道的盘查也骤然收紧。进出城的人员、车辆,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我特意安排了一些信得过的人(表面上是刘备的部属,实则部分是我的人)负责关键卡口的检查,既是为了做足姿态,也是为了防止某些不必要的麻烦干扰到我们暗中的行动。
而我,则扮演着那个最忙碌、最尽责的“总监工”。我频繁地出现在城防工事现场,仔细询问工程进度,与负责的工匠讨论细节;我深入军营,观摩士兵操练,偶尔还会亲自指点一二;我甚至会登上城楼,手搭凉棚,眺望北方,做出一副忧心忡忡、时刻警惕敌情的模样。
每一次公开露面,我都刻意保持着一种沉稳而坚毅的姿态。我会和蔼地与修城的民夫交谈,询问他们的辛劳;我会严肃地向将士们强调军纪与职责;我会在议事时,向主公汇报“备战”的“良好进展”,并提出更多“加强防御”的建议。我的言行举止,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徐州,在陆昭的辅佐下,已经做好了血战到底的准备。
这种高强度的“表演”,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心力的巨大消耗。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己的言行没有任何破绽。尤其是在面对主公关切的询问,或是云长、翼德探讨战术细节的时候,我都需要滴水不漏地将话题引向如何“守”,如何“战”,而绝不能流露出半分“走”的意图。
偶尔,翼德会大大咧咧地跑来问我:“军师,你说那曹贼几时会来?俺这丈八蛇矛,早就等不及要饮他的血了!”
每当这时,我都会故作深沉地回答:“翼德将军稍安勿躁。曹操用兵,诡诈难测。我等唯有做好万全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待其来时,必叫他有来无回!”
翼德听了,总是哈哈大笑,满意而去。他不会知道,他这股高昂的斗志,恰恰是我迷惑敌人最好的烟幕弹。
云长则相对沉稳,有时会与我讨论具体的城防布置,或是分析曹军可能的进攻方向。他的见解往往切中要害,让我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我需要巧妙地引导他的思路,让他相信我们所有的布置都是为了实战,同时又要避免触及那些可能暴露真实意图的敏感点。与云长的交流,更像是一场不动声色的智力博弈。
就这样,在我的刻意引导和主公、关张等人的全力配合下,徐州城呈现出一种“外紧内松”的奇特状态。表面上,战云密布,人人自危,备战工作如火如荼;但在真正的核心层面,那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秘密大转移,正在这层厚厚的伪装之下,悄然拉开序幕。
看着眼前这片被我亲手搅动起来的“备战”热潮,我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反而生出一丝沉重。这疑兵之计,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当前形势下唯一的选择。只是,这出戏能演多久?曹操那样的枭雄,又能被迷惑多久?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我收回望向城外忙碌景象的目光,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栈道已开始修筑,接下来,便是要确保那条通往南方的“陈仓”暗道,能够顺利打通,并且,不被任何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