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 第84章 家族的希望

第84章 家族的希望(2/2)

目录

那些黄浦江边的洋房早就不属于他们了,码头上的生意也成了历史,家里的传家宝不是变卖了就是上交了,曾经的荣光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东西,房子、票子、位子都差不多,谁也高不到哪儿去。

改革开放虽然带来了新机会,但对这些老一辈人来说,更多的只是看着年轻人折腾,他们早已没了当年的锐气,只能守着过去的回忆,偶尔在茶余饭后叹口气:“唉,想当年,咱们家那可是……”

话虽如此,可谁都知道,那“当年”早已回不去了。

于是,大家的目光和希望,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家里的子女身上。年轻一代的成就,成了这些落魄家族唯一的炫耀资本和翻身希望。

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后代进了好单位,谁家的子女出国深造,成了老人们聚会时最热衷的话题。

每一个孩子的成绩和前途,都像是家族复兴的火种,能点燃老一辈人久违的骄傲。

尤其是像裴瑜这样拿下IMO金牌、直接保送北大的孩子,更是让整个裴家扬眉吐气,成了众人艳羡的对象。

裴烨的儿子裴荣,年轻时被下放到边疆待了那么多年,连大学都没能读上,在一众买办子弟中,算是最底层的“地板水平”。

那些年,边疆的艰苦生活几乎磨平了他的所有志气,回来后整个人被生活磨去了棱角,精神萎靡,事业无成,日子过得甚至有些潦倒,差不多已经废了。

他站在人群中,低着头,偶尔帮父亲递递报纸,递递茶水,像个影子一样不起眼。周围的亲戚朋友提起他时,总是带着几分怜悯或嘲讽,有人低声议论:“老裴家这儿子,啧啧,当年好歹也是个有志气的青年,怎么就混成这样了?”

还有人假惺惺地安慰:“哎,裴荣也是命不好,赶上那几年,换谁都得吃苦,现在日子总算好过点了,也别太苛求了。”

可这些话,听在裴烨耳里,只会让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裴烨每每提起儿子,总是避而不谈,他从未因裴荣收获过任何羡慕的目光,得到的只有幸灾乐祸的嘲笑或是虚伪的同情。

每当亲戚朋友聚会时,别人家聊起子女的成就,裴烨只能低头喝茶,沉默不语。

有人当面提起自家孩子考上大学,进了个好单位,甚至出国念书,裴烨只能干笑两声,敷衍着说:“嗯,不错,不错……”然后赶紧转移话题,免得被问到自己儿子的情况。

那种被人比下去的滋味,像是针扎在心上,让他这些年都没能真正直起腰杆。偶尔有不识趣的亲戚故意提起:“老裴,你家裴荣最近咋样啊?”裴烨只能硬着头皮,挤出个笑脸说:“嗯,还行吧,过得去,谢谢关心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