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2)
“十六郎莫说我,便是你们甜水巷附近就是录事巷,妓馆更多啊。”张九郎自然不觉得自己是好色之徒,但是他这样的身份,不必他如何,便是许多女子蜂拥而至,逢场作戏还是要的。
蒋羡笑笑,他可不愿意,莫说他不爱这些,就是娘子知道了,不知如何决绝。走马章台这种事情,敬谢不敏了,但他自然不会说出来。
有些话传出去,专门有一等人,见你越正经越想给你下勾子,简直烦不胜烦。
他官家子弟,自小也是阅人无数,人又耳聪目明,颇通世情,只是用笑遮掩过去。
倒是彭三郎道:“十六郎如今在刘家读书,哪有功夫管那些。”
几人说话间又提到周存之,张九郎道:“我姐夫还说你如今倒是不怎么上门去了,前几日还提到你。”
周存之作为孙子,丁忧一年即可,如今候官几个月了。
周家如今不比当年,张九郎也是唏嘘,想起姐姐姐夫都快吵成仇人了,但这闺房之事,倒不好说出来。
蒋羡笑道:“我倒是想去,如今刘家表舅拘着我读书,就连我自家都少回来,哪里还能去周家呢。九郎,你替我向周二哥陪个不是。”
他宁可去刘家,也不再去周家,一是因为蒋氏轻慢锦娘,二也是周存之对自己的妻子有些觊觎,但这些事情就是关系好的兄弟也不好说。
张九郎吃了一口烧乳鸽,忙道:“兄弟分内之事。”
眼看张九郎进了国子监,蒋羡读书学问愈发出众,有计相教他读书,彭三郎有些落寞道:“你们两人算是都有了前程,如今我这里却是一事无成。”
读书也不成,家计越发艰难,以前不晓事儿,跟着张九郎走马章台,可张九郎的路家里人早铺好了,朋友们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冬至和过年的节礼,现下要备一幅好礼都难。
再者他身上的裘衣都是好几年前的了,半旧不新的了,蒋羡却是新衣加身还热的不行,裘袄退下,里面的夹袄也是簇新的,样式十分好看,绣技精湛。
蒋羡还热的满头是汗,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娘子非要我里面穿一件厚袄,热的很。”
如今蒋羡衣服好看到连张九郎这样的衙内都道:“我过几日参加诗会,把你那件檀紫的裘衣借我穿穿。”
蒋羡扶额:“你借迟了,已经被黄大学士的公子借走了。”
现代社会女装店比男装店样式款式多,古代也大差不离,锦娘给蒋羡做的衣裳完全是基于想打扮他做的,故而非常好看。
原本说今年不做皮袄的,但是蒋羡去刘家读书,锦娘又帮他做了新的一件雁纹羊皮袄儿,去年虎皮袄儿就被人借走了,他还小声道:“我娘子不许我随便借衣裳出去,你们别说出去啊。”
别说女子爱俏,男子也差不多。
张九郎家里针线上的人也有,识得的裁缝也是不少,可做出来的样式要跟锦娘的比,就真的是差远了。
俗话说先敬罗衣后敬人,蒋羡原本就爱穿新衣裳,外加锦娘一个爱给他做的,他真的是觉得自己走到哪里都很容易被人瞩目。
一顿饭后,天色已黑,店铺关了,锦娘让阿盈先把明日要穿的衣裳薰香挂上,她去绣观音像,又见蒋羡道:“娘子,烛火闪眼睛,你别多绣。”
“我知道。”锦娘非常清楚绣娘这个活计,很容易把眼睛做坏,就像她的师傅陈娘子说的,到了三十岁的时候,绣娘就要走下坡路了,这是生理原因决定的。
所以趁着能够赚钱的时候,她得努力几年,再过几年就不必这般了。
蒋羡又道:“彭三郎现下的日子不好过啊,今年连节礼都备不下来了。”
逢年过节,节礼是一笔不菲的支出,锦娘看向他:“那怎么办呢彭家也是著姓,族人又多,礼数也不可错一点儿啊。”
若是借钱,五贯以内可以,多的没有。
毕竟救急不能救穷嘛。
连置办节礼都这么为难,就得想个生计,锦娘想起大户人家有帮闲,彭三郎此番若是有功名倒好,若不成,就得放低身段,否则,借钱度日也不是这个道理。
蒋羡心道,若是无娘子操持,他也是差不多,京中稍微像样的宅子租着就得一个月十贯上下,还别提吃食、节礼、衣裳,每一样都得花钱,且还不少。
如今他能保持这么高的生活水准,完全亏娘子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