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魏王坠楼,天降神火,此乃天罚!(1/2)
第30章魏王坠楼,天降神火,此乃天罚!
“什么会试之中有人贿赂,这种流言蜚语怎么可能是真的,他们竟然信了,还上折子弹劾孤,简直荒谬!”
太子将皇帝送给他的折子扔在书桌上,冷声说着。
他说话时似乎有些愤怒,但仔细听能听出来,愤怒之下是不屑,不屑于跟那些蠢货一般计较。
“放着不管肯定不行,殿下,不如让父亲派人去查查,谣言四起必定是有人在暗中搅弄风云。”太子妃将折子拿起一本,翻着看了看,发现上面的话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
真要让这些言官找真凭实据,一个都找不出来。
“不用查都知道是谁在推动谣言,老大最近真是越来越过分了,孤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耐,她把孤当成软柿子捏。”
太子直接锁定幕后主使为大公主,主要是目前只有大公主一人想要置他于死地,其余人没必要跟他杠上。
他是储君,没有意外能顺风顺水继位的人选,旁人巴结他且来不及,又怎么会跟他对着干。
如果会试中真有太子门生贿赂考官的事情发生,被其他人知道,他人或许还会为那名考生大开方便之门,反正不会将此事宣扬出去,引来群情激奋。
太子妃也觉得幕后之人应该是大公主,除了大公主没有别人会这么做了。
“可惜即便知晓幕后之人是大皇姐也没用,还是要先处理此事,父皇将折子送来,是要殿下写陈情折子,父皇难道不信任殿下?”
像是这种弹劾的折子送过来,肯定是要上一封陈情折子,细细跟皇帝说明此事原由,撇清自身嫌疑的。
那些言官不会因为弹劾旁人而获罪,被弹劾者如果说不明白,皇帝的惩罚就在后头等着。
太子叹口气,嗯了一声,“父皇性情如此,他想要留一世英名,如太|祖和盛天皇帝一般。”
英明神武的皇帝肯定不是昏君,所以不会在朝政之上庇佑子女,反而会为了凸显自身大义,更加苛刻地对待子女。
太子身为储君,不管是什么坏事,他都首当其冲。
“殿下辛苦了,不知这些日子荣阳在做什么?”
自打上次太子在书房怒斥荣阳后,荣阳公主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来过东宫了。
太子没说话,好像是没听见,太子妃明了,这是太子也不清楚。
另一头,文绮楼内,李暮歌正和颜士玉喝茶聊天。
旁人喝酒她们喝茶,怪养生的。
李暮歌喝得自然是清茶,不光如此,她还往里头加了不少蜜糖,她是真喝不惯那些苦不拉几的玩意,李暮歌觉得下次可以弄点儿奶来,煮点儿奶茶喝。
看着小炉子上面翻滚的热水,李暮歌在心里暗暗记下此事。
品一口茶,颜士玉长舒一口气,一扫身上的疲乏。
见李暮歌似是有些无聊,她提议道:“今日文绮楼内有诗会,据说还会有几位大人物参与,小姐不下去看看吗?”
“一会儿去,你不是最喜欢这种热闹的场景,怎么在这儿陪我这无趣之人喝茶啊?”
今天李暮歌是单独过来喝茶吃饭的,从国子监下学回宫,路上正好路过文绮楼,天天路过,李暮歌就想进来吃顿饭再回宫。
宫里的饭菜再美味,天天吃也吃烦了,人偶尔还是得找点儿新鲜东西,换换心情。
结果李暮歌人刚到,颜士玉不知从哪儿得了消息,屁颠屁颠上了二楼包厢,找李暮歌蹭了一顿饭。
“小姐日子过得悠闲,属下最近可是累得很啊。”
颜士玉说起此事,语气里满是幽怨之情,李暮歌一瞬间以为自己是个忘恩负义的大渣男。
她可没做什么抛妻弃子的事情啊!
李暮歌想起了颜士玉最近的工作量,天不亮要出城,天黑了还要回城来赶功课。
还有一些其他事情,全都是颜士玉在处理,一个人当三个人用,确实非常辛苦。
“咳,士玉如果有信赖之人,可以让人帮着处理一些事。”
一个人干活干不完,那就两个人、三个人一起干,不要那么死板嘛。
颜士玉闻言,眼里的幽怨都要形成实质了,殿下你是认真的吗!咱们现在这个情况,上哪儿找人去啊!
李暮歌被看得更心虚了,她们现在等于是创业初期,而且项目非常不被投资人看好,想要招员工,连想要实习证明的大学生都看不上这份工作。
古代还没有实习证明,想要招人更困难了。
“总会好的,你前段时间不是天天去参加各种诗会文会吗?总能找到些怀才不遇的学子吧?”
大庄怀才不遇的学子非常多,而且大多数人是真的有才能,那些人写得诗词歌赋广为流传,无数人称赞他们的美名。
每次看到那些人写了新的诗篇传天下,李暮歌都能幻视千年后的学生,上课时面对课本上的诗,绞尽脑汁地背诵。
世家掌权就是如此,家世不太好的文人,有才也没有门路进入朝堂,所以诗会文会是非常好的招人场所。
“怀才不遇者,又有几人是有真才实学,又有几人不做封候拜将的美梦,想要找到踏踏实实干活的人,难啊。”
颜士玉年纪轻轻,发出了人事老油条的感想。
李暮歌嘴角微抽,说实话,她觉得不是人才难觅,是颜士玉的要求太高,她拿三千月薪,没有五险一金,只是管吃管住的待遇,敢去招名牌大学博士生。
能找到才怪。
“有时候,适当放低门槛是很有必要的。”李暮歌希望颜士玉能明白她的意思。
要不是李暮歌自己不方便出面大张旗鼓招人,她都想自己出马了。
颜士玉两手一摊,直接耸肩,“真不成,小姐不如猜猜今日是谁放下了门槛,那人又能招到什么人。”
颜士玉说的是楼下的文会,这种没有门槛,人人皆可参与的文会,多数时候都是大族招揽门生幕僚,正是李暮歌所说的,放低门槛的招揽。
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招揽到的门生歪瓜裂枣,什么人都有。
“天地熔炉,熔百铁能得一金,便是赚了。”
李暮歌说完被自己给逗笑了,学过物化的人都知道,铁元素不可能变成金元素,所以熔百铁,千锤百炼后只会出钢,不可能出金。
颜士玉显然没学过物理书,没背过元素周期表,不过她没上过现代的课,不代表没有常识。
“小姐,百铁只会出钢,而天才是金子,唯有大浪淘沙方能得金。”
李暮歌听懂颜士玉的话了,这是告诉她,得经过世事锤炼,天才才能显现本领。
但李暮歌却有不同态度,“钢比金坚硬百倍,却不如金贵重,但若身处战场,有金不如有钢刀,世上天才少,如你我这般的庸者居多,但谁又能说,庸碌之人,不能执掌命运呢?”
所以招人别总看人家的家世背景,读过多少书,拜过什么名师,你是找人做事,不是找人当门面,能做事才是最主要的。
“再不招人,小心你年纪轻轻累倒咯。”李暮歌起身,走到颜士玉身边,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这几日颜士玉天天熬工作,人都瘦了一圈,肩膀上一摸都是骨头了,“正长身体呢,小心吃不饱睡不好,以后长成个小矮子。”
颜士玉额角青筋蹦了蹦,咬牙切齿应了声是,没敢对着公主放肆,但心里记住了。
以后她比十四公主长得高,她就天天站在十四公主身边!
目前颜士玉这个想法只是一个愿望,因为十五岁的李暮歌已经突破一米六,直奔一米七了,而比李暮歌大一岁的颜士玉,还不到一米六。
李暮歌起来后没停着,推开门走了出去,楼下吵吵嚷嚷,念诗的,谈论国政的,还有叙旧聊八卦的,一人一面,千人千面,热闹极了。
她脚下一转,顺着楼梯往楼上走,像是被楼下的人烦到,不得不往上走,去透透气。
她的脚步轻松,看似随意着走,实际上是有目的的往三楼而去。
文绮楼的三楼有一处大看台,像是这种常常举办诗会的酒楼,围着一楼场地中心的二楼三楼边上都是看台,摆放着桌椅,供诗会的举办者与评委们落座,而诗会参与人员,则多在一楼大堂里。
坐在看台上的人居高临下地看着,一楼大堂里的人像是在给二楼三楼的人表演。
李暮歌上去的时候,看台上已经围了好几个人,他们没有位子,像是随便看看。
三楼只有四个单独的房间,此刻都关着门,应该是有人在里面。
李暮歌走到看台角落里站着,漫不经心地将目光放在楼下,耳朵则竖起来听着三楼的声音。
文会诞生了几首还算不错的好词句,有仆役捧着新鲜出炉的纸张往三楼跑,很快三楼的房间被打开,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穿朱红绸缎的国字脸年轻人出来了。
那年轻人长相一般,面上带笑,瞧着很是亲和,身旁的人都胡子一大把了,却没人敢怠慢这位年纪轻轻的郎君。
只因他身份贵重,在场没人得罪得起。
不消片刻,年轻人就被周围嘈杂的声音烦到了,他只皱皱眉,周围人便很有眼力见的四散开来,转瞬他身边就剩下几个仆从跟着。
李暮歌见周围人少了,这才出面,走到明处。
“五皇兄,没想到会在此处碰到皇兄。”
听到声音,魏王转头去看,见是李暮歌,他眼底飞快闪过一丝迷茫。
显然,他没认出李暮歌是谁,只觉得李暮歌眼熟,应该是他的某个妹妹。
“十四见过皇兄,皇兄今日前来,可是看上了文会之中哪位大才子?”
“啊,是长安啊。”魏王心下松口气,知道对面是十四公主,他就不怕叫错人了,“王妃家中有人来参加文会,本王便过来看看。”
“原来是五嫂家里的子侄,不知是楼下哪一位,那位身着绿衣的少年,还是那位青色长衫的郎君?”
李暮歌指了指人群中长得最好看的两个人,魏王妃不是小门小户出身,她家中子侄,肯定人品才学样貌都很出色。
魏王笑容僵了僵,“都不是,是那个人,正与人攀谈的那位玄色衣衫的郎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