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我是学生,皇位给我 > 第38章 红绸是为死去的冤魂所挂,是赎罪,并非祈福

第38章 红绸是为死去的冤魂所挂,是赎罪,并非祈福(1/2)

目录

第38章红绸是为死去的冤魂所挂,是赎罪,并非祈福

李暮歌知道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但她没想到,温川女儿在南疆这件事,竟然都传到淑妃耳朵里去了。

“温川的女儿,就是大驸马的堂姐吧?”李暮歌仔细想了想,小说里完全没有提过这个人,“从前倒是从未听谁提过此人。”

“那温家子成为大驸马后,温家一脉在朝中变得极为低调,自诩中立,不掺和任何斗争,大理寺卿温川的事情,自然没能传入十四你的耳中。”

淑妃见李暮歌似乎完全不知此事,脸上流露出些许自得,她就知道,李暮歌是需要她的!

只要李暮歌需要她,那她就可以拿李暮歌当诱饵,引出幕后之人,再借由李暮歌的手,杀了那害死她孩子的凶手,为孩子报仇!

淑妃想到这儿,眼底的仇恨几乎要冲出眼眶,化作利刃刺向仇敌。

“可仅凭这件事,根本没法确定是大皇姐所为,况且大皇姐和太子积怨已久,她若是真有这法子,应该先去对付二皇兄与三皇姐他们,何故用来对付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主呢?”

李暮歌像是在非常认真的分析,她不希望淑妃一开始就对上大公主。

大公主和太子党两股势力,眼下正是最强大的时候,这个时候谁对上他们,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知,本宫如果什么都知道,就不会来找你联手了。”

淑妃被李暮歌一句接一句的质问,问得哑口无言,最后恼羞成怒,直接说出她的目的。

李暮歌见淑妃确实是不知道别的了,明白淑妃现在基本上不能调用覃家的人脉了。

看来在十公主和十一皇子死后,覃家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淑妃,导致淑妃知道的消息少得可怜。

但连淑妃都清楚大驸马的堂姐在南疆,那又有多少人知道,十年前死的那位才人,是大驸马的侄女呢?

宫里又有几人知道,当年是六公主杀了才人,良嫔明知此事,还想尽法子将此事遮掩过去?

李暮歌摸清了此刻淑妃的底后,就让淑妃先离开了,今日她还要接待其他人,没办法和淑妃好好谈。

淑妃走时不太情愿,但到底不敢和李暮歌撕破脸,她现在能指望的也就只有李暮歌一人了。

等淑妃一走,大公主就到了。

大公主没跟李暮歌说其他,过来主要是吊唁六公主,随后又是一堆人上门,连荣阳都派人来了。

六公主活着的时候,人缘不是很好,死了之后倒是高朋满座,每个来吊唁她的人,都带了几分真情实感的悲伤。

等天快黑了,春和宫才安静下来,颜士玉来了宫里,特意陪着李暮歌。

她也帮忙做了不少事,最后累得都有些走不动道了。

趁着屋中没外人,颜士玉说了她今日从祖父那儿听来的消息。

“宫里接二连三的出了丧事,陛下已经决定过段时间去青龙山上祭拜天地神灵祈福,清扫宫中晦气,陛下点了太子随行,过两日便动身。”

李暮歌一点儿都不意外,宫里连着死了四个皇嗣,皇帝再心大,也会觉得有问题。

“殿下,之前你递上去的折子,今晨陛下拿出来说了两句。”

颜士玉不意外李暮歌对祈福一事没反应,主要是这事儿跟李暮歌什么关系都没有。

李暮歌还没有踏足朝堂,皇帝祈福带谁也不会带她去。

今日谈话的关键在于那张折子。

“科举的折子吗?各位大臣有何见教?”

李暮歌算着时间,皇帝也该动一动她的那张折子了,果然,他今晨就拿出来说了。

“意见不一,大部分是反对,听祖父说,他们的反应很激烈,尤其是以杨家为首的官员,差点儿没把紫薇殿给掀翻了。”

颜士玉说着,频频咂舌,以前她没去了解过官员上朝,一直以来,她都觉得大多数官员应该和她祖父差不多,一把胡子,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等别人说完话,才慢条斯理开口,讲述自己的意见。

结果真的了解了上朝后,她此前所有想法,全部推翻了。

上朝时,大臣们一言不合开始对骂,甚至动手都不在少数!皇帝也没法子,高声呵斥没什么用,总不能让禁军到大殿上制止朝臣吧?

那些朝臣他们有时候吵起来,完全是意见不一,但初心都是好的,是为了大庄着想。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任由他们对骂对打,一直到得出一个结果来。

颜士玉了解其中内情后,便觉得皇帝那个位子,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了的。

“看来他们的反对不止嘴上说说,打起来了?”李暮歌见颜士玉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就知道颜士玉受到了很大冲击。

能冲击到颜士玉的场景,肯定是打起来了,还打得很热闹。

“前段时间,众言官弹劾太子,就已经打过一场了,你应该早日习惯,咱们大庄的朝堂向来如此,武德充沛啊。”

李暮歌又加了一句调侃,说得颜士玉苦笑连连。

“唉,臣这小身板若是站在朝堂上跟人打起来,估计会被人打得几日下不了地,真是想想都令人害怕。”

颜士玉代入自己,感觉天塌了。

“怒火上头的时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况且,士玉精通君子六艺,文能提笔,武能上马,如何就打不赢那些一把老骨头的大臣了?要相信自己。”

李暮歌之前看到过,有几个上朝的老臣已经很大年纪了,颜太傅六十多岁的高龄在其中,都算是年纪比较小的了。

那些老大臣,感觉风大一些都能吹倒一片,更不要说与颜士玉这种年轻人打架。

颜士玉闻言连道不敢,她要是跟那些老大臣打架,打赢和打输没区别,赢了战场输了名声,以后出门大家都得说她是专挑老人家欺负,那她成什么了?

她可是颜家贵女,世家名门之后!

李暮歌见颜士玉是真害怕,不想装得,便转了话题,没再说笑下去,她说:“科举改制一事,非一朝一夕之功,还有得磨呢,我有的是耐心,反正只需在下一次会试之前,成功实行糊名即可。”

字可以写得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毛病,名字又不能改成世家大族的人名,所以想要让寒门子弟出头,关键在于糊名制。

“殿下不急,有人可急了。”

颜士玉想起文绮楼的那位,心想如果科举一直不改制,恐怕长宁又要掀起来自于寒门学子的浪潮。

只要颜士玉说话带点儿酸味,李暮歌就知道她在说谁了。

李暮歌轻笑道:“常盈栀其人,冰雪聪明,她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动手,要动手,也是在下一次会试之前,不然期间时间太长,变故变多,她赌不起。”

“她聪明,可不是每个人都如她一样聪明。”

颜士玉听李暮歌赞赏常盈栀,开始哼哼唧唧,更不爽了。

李暮歌微微摇头,拿两个手下没办法,常盈栀看不上颜士玉世家做派,颜士玉看不上常盈栀善于经营,这两人注定作对。

“殿下,七皇子和八皇子如今都已经回长宁了,姐姐说,七皇子中途转道去了西北一趟,此事殿下知道吗?”

李暮歌还真不知道,七皇子和八皇子被派出去干活儿,好像都是去南方吧?小说里也没提到过中间还改道去别处了。

“怎么回事?”

“是万寿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殿下直言荣阳公主刺杀,大殿下顺势提了一句西北军败仗的事,您还记得吗?”

颜士玉一说,李暮歌的记忆就全出来了,事情才过去一个多月,她当然记得。

“嗯,荣阳说是有官员顾及父皇万寿宴,所以将战败的消息隐瞒了下来,后来此事不了了之了。”

符合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和稀泥的行事作风,当场没出结果,后续也就没后续了。

“咱们那位陛下,可不是个好糊弄的性子,明面上什么都不说,私底下嘛,绝对会去派人查看一番,尤其此事还涉及西北军权,如何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过去呢”

颜士玉在大理寺干了一段时间活儿后,对朝堂上大臣们的为人有了清晰认知,同时对皇帝的性格,也有了一点儿大概。

以前觉得皇帝是天子,当今皇帝又在外颇有盛世明君的赞名,那皇帝本人肯定有明君之相,如当年的太|祖、高宗等皇帝一样,或是如盛天皇帝似得,一心为国为民,体恤百姓朝臣,广开言路,知错能改。

后来,颜士玉对皇帝的想象,和她对朝臣们的想象一起,碎成了渣渣。

李暮歌笑而不语,皇帝其人究竟如何,小说已经将他写得明明白白。

李麒表面宽容,实则小气,冷心薄情,爱听好话,年轻的时候效仿太|祖,确实有盛世明君的风范,年纪大了之后,飘得很。

也就是现在太子和大公主斗得你死我活,他还有点儿危机感,要是孩子孝顺,他估计能上天!

李暮歌的笑让颜士玉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她当着公主的面儿议论皇帝,她是真的胆子大啊。

她姐都不敢在大公主面前这么说皇帝呢!

颜士玉看李暮歌没有追究的意思,干咳一声,生硬转移话题,“总之,七皇子去了西北,回来后就碰上了六公主身亡的事,现在他应该还没给陛下上报相关事宜,所以大公主也摸不清他到底在西北查到了什么。”

人家都没报告工作呢,就被大公主知道他的行踪了,大公主的情报工作已经做得够厉害了。

要不怎么说大公主能成功,她甚至还想知道七皇子究竟查到了什么,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李暮歌在心里给大公主默默点了个赞,怪不得到一直到最后,七皇子和八皇子才扳倒大公主。

颜士玉说了会儿她最近探听到的消息后,就离宫了,再不走要被锁在皇宫里了。

等夜色降临,春和宫只剩下白灯笼还在亮着光,照亮了空荡荡的灵堂。

李暮歌睡前给六公主上了柱香,烧了一把纸钱。

好歹姐妹一场,死后的面子工程,李暮歌不介意帮她做一点儿。

毕竟在无数次死亡之后,六公主应该都如小说里描写得那样,为她烧纸守灵,痛哭流涕。

“母妃怎么样了?”

提到自己的死亡,李暮歌想起了良嫔。

良嫔在小说里可是哭得几次昏厥,现在六公主死了,良嫔应该会更伤心吧。

“回殿下,梧桐殿那边还没有消息。”白芍上前行礼回道,一直有宫人在梧桐殿盯着,可惜迟迟不见良嫔醒来。

“去太医院多请几位太医吧,母妃定是被六姐的事刺激到了,务必要请楼太医过来看看,他最擅长看这种神智有伤的病。”

楼太医更重脑疾,并不擅长医治心病,或者说,任何一个太医都不擅长医治心病,喊他来其实什么用都没有。

不过十四公主既然发话指明要楼太医来了,那自然要将楼太医请过来。

不巧的是,今天晚上楼太医并未在太医院当值,他前两天摔断了腿,近些日子都不能入宫伺候了。

所以最后到梧桐殿看诊的人是楼太医的女儿,女医楼心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