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凌家造反被灭,凌长寿死(2/2)
李暮歌怀疑之前凌长寿就准备檄文了,只有最后一两篇是他名下幕僚现写得。
西北一有动静,西南的军队立刻开始调集,而长宁则发了广告天下的旨意,言明西北军的士兵被乱臣贼子蒙骗,不知他们在做什么,只要愿意投降,朝廷当既往不咎。
投降不杀算什么仁慈?真正的仁慈是,你只要愿意投降,哪怕你真做了反臣,你照样能重新做人。
李暮歌是尽她所能,将冲突压到最低限度,让人尽量少死一点儿。
西北军的普通士兵是真的惨,钱没有,装备不够精良,天天跟异族拼杀,最后什么都落不着,还被迫成了反贼了。
李暮歌对底层百姓永远抱着一份善念。
不过这一份旨意并非全数赦免,她只是说不追究那些人当反贼的罪,不代表不追究一些兵痞借此烧杀抢掠做各种坏事的罪。
此旨意一出,天下哗然,不少人暗中骂李暮歌身为储君,过于心慈手软,也有人说李暮歌未来定然是一代仁君。
在沸腾的舆论之中,宫里死了一大批皇嗣与宫妃的事情,硬是没有溅起一点儿水花,连长宁城都没出,就没了声息。
长宁城的大臣们也更加担心西北出事,除了那些宫妃的家人外,竟一个询问宫变一事的人都没有。
李暮歌对这些大臣知情识趣的表现很是满意,转头又让穆盈栀暗中操控人手,将舆论焦点往凌家不忠一事上转移,顺便还着重强调了一番她爱民如子的人设,让那些有良心,不打算跟着凌家造反的兵,趁早叛变。
没人在乎那些小兵,所有人都觉得,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兵卒,只需听从将领们的命令即可,谁知转眼,姜芝林率领的部队长驱直入,攻入西北。
凌长寿说要造反是在四月,平息此事是在五月,不过三十余天,姜芝林就杀到凌长寿面前去了。
一路走一路收容改邪归正的西北军,姜芝林是越杀,手中的人越多。
她砍了凌长寿,并将逃往胡国的凌家人一一抓回来砍头,彻底结束此事时,时间才将将迈入六月。
解决完凌长寿,姜芝林立马递信到长宁,请朝廷尽快派新的西北将军过来接替,她一刻不敢多待,马上回朝。
那模样,生怕多留片刻,就被人误会也是要造反。
想要与姜芝林好好亲近,拉近关系的安苏两家人,就眼睁睁看着姜芝林像是有人追杀她似得,忙不叠跑去长宁城了。
六月份,天气已经热了起来。
姜芝林按照往常惯例,将乱臣贼子的头颅送入长宁城,给朝廷百官以及陛下交差,为防止头颅腐烂,不知道往里洒了多少石灰。
当李暮歌看见凌长寿的头时,只看见一个白花花的石头块。
只依稀能看出是凌长寿的模样。
“很好,确实是贼子头颅,姜小将军立了一大功!诸位,都看看吧。”
坐在龙椅下方,众人前方的李暮歌摆摆手,那装着人头的盒子由两名宫人捧着,给百官们过目。
朝臣之中,有人神情淡然,有人面露不忍,有人恶心,有人猎奇,反应不一。
不过人人都看过了,确认了此头颅确确实实是凌长寿的头。
“启禀殿下,姜小将军如今是暂时驻军西北,她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如就让她接替镇国将军一位?”
邓滨看见凌长寿的头后,脸上笑开了花,自打看见凌老将军的死后,他从未像此刻一样轻松。
凌家彻底没了,他的仇人也没了。
姜芝林这个替他铲除了头号敌人的将军,此刻就是邓滨最喜爱的将军,他恨不得让对方立马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一个镇国将军的位置,姜小将军值得拥有!
姜芝林闻言,下意识看向坐着的李暮歌。
距离上一次看见十四殿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上一次,她是在书房见到十四殿下,当时还没发觉十四殿下与以往有多大的不同。
此刻看见坐在殿内,气定神闲,大权在握的十四殿下,姜芝林才发现,今时早已与往日不同。
现在的十四殿下,是大庄的无冕之皇,无人敢冒犯她,忤逆她!
“镇国将军,芝林,你觉得这个官职如何?”
“末将谢过邓尚书厚爱,谢过殿下青睐,奈何末将年纪尚轻,资历不足,且姜家人世代于西南驻军,末将也是在西南长大,对西北实在是不太适应,还请殿下另寻他人,接替凌家,驻守西北。”
李暮歌闻言眯了眯眼,没有说话。
原本叽叽喳喳提着意见的官员们此刻都闭上了嘴,低头当起了聋子哑巴。
尤其是刚刚提到封姜芝林为镇国将军的邓滨,恨不得给刚刚的自己几巴掌,得意忘形了吧?哪壶不开提哪壶!
凌家拥兵自重,最后造反,前车之鉴就摆在那儿,他们竟还想再捧出个姜家来!
见诸位官员都不说话,李暮歌的火气才下去些许,暗道这群人还没成傻子。
“姜小将军一路舟车劳顿,辛苦得很,先回府歇息几日吧,至于封赏,诸位仔细商讨,在姜小将军回西南前定下章程即可。”
“是,臣等遵命。”
李暮歌开口了,所有人心里都松了口气,听出李暮歌没生气。
接下来是一些例行事务,一一讨论完,也到了下朝的时候。
今年是个好年头,各地风调雨顺,没有闹大灾的地方,这才使得早朝格外清闲,除了姜芝林的封赏外,大臣们不用头疼其他事情。
颜士玉最近又升了官,从颜少卿变成了吏部侍郎,名义上属于平调,实则手上掌握的权力大有不同。
吏部向来是升官最快的途径,也是近几年只会有功,很难有错的部门,朝廷扩张需要许多官员,吏部只需按部就班吸纳人才,安排官员,就能躺着赚功劳。
颜士玉到了这个部门,可见李暮歌对她的重用。
姜芝林下了朝后,立马去找颜士玉,一来是为了恭喜颜士玉升官,二来是想打听一下,那位让她摸不透的十四殿下,究竟打算怎么处置她。
“你问我殿下打算怎么处置你?处置?”
颜士玉以为自己听错了。
姜芝林重重点头,说道:“是啊,今日上朝,殿下的态度,实在是让人捉摸不清,你说,我还能回西南吗?”
“你刚立了大功,殿下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那种人。那是封赏你,不是处置你。”
颜士玉无奈,真不知道姜芝林在想什么,还用上处置这个词了。
姜芝林内心的压力,颜士玉不懂。
“殿下一直视你为友,对你青睐有加,你当然不懂我的感受,早朝上邓尚书说让我接替镇国将军的位置时,我的心都跳到嗓子眼了!生怕殿下怀疑姜家有反心,下一个被赦兵讨贼的就是我姜家了。”
赦兵讨贼,这说的是李暮歌通过颁布赦免士兵的旨意,削减反贼凌长寿的兵队实力,达到不费一兵一卒,就力压反贼一事。
“邓滨没脑子不是一天两天了,殿下不会因此对姜家如何,若有一日殿下真要对姜家动手,肯定是姜家做了对不起殿下的事。”
颜士玉声音压得低,旁人听不清,只有近距离的姜芝林听得清清楚楚。
姜芝林立马表示姜家绝对忠于殿下,不可能有丝毫不敬。
等表完忠心,姜芝林疑惑地小声问:“听士玉你这话,你对邓尚书很不满?”
她记得颜士玉和邓滨没有什么矛盾啊,以前两人甚至都没怎么见过面。
颜士玉摇摇头,道:“没有不满,阐述事实。”
邓滨就是没脑子,他以前当兵部侍郎的时候,只要会拍马屁就行,原本的兵部尚书以及皇帝,都喜欢听他那一套溜须拍马的话。
但是现在他是兵部尚书,他不能再做从前的做派了,而且有了事情也不能退缩,该上前解决就得解决。
其余部门都已经逐渐转变为做实事,少说话的风格,就他还有用老一套做派。
颜士玉见姜芝林还是一脸不太明白的模样,又说:“依照咱们殿下的性子,没用的人迟早会被淘汰掉。”
“能者上,无能者下,好事啊。”
姜芝林觉得没毛病,就怕无能之人占据高位。
颜士玉眼神飘忽一瞬,怕就怕,到时候无能者不是下,而是死。
李暮歌要是知道颜士玉心里这么想她,她肯定会为自己的形象感到心碎。
为了维持她仁慈的名声,她废了多大的力气啊,怎么能这么想她呢?她那么善良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杀人。
李暮歌没有让邓滨挪位置的打算。
外头的敌人是杀死了,可朝堂上的敌人,还有不少。
不说其他,光那些世家大族的人,她就够头疼了。
杨家的人比耗子跑得还快,姜芝林杀到西北的时候,连他们的尾巴都没瞧见,可杨卿鱼离京前,分明跟李暮歌吐露过些许消息,说杨家还跟凌家有所牵连。
从凌家确实搜出了大量来历不明的金银财宝,这些来路不明的钱,很可能是跟杨家蛇鼠一窝赚得赃款。
李暮歌一边将凌家的巨额财产充公,一边思考,怎么利用邓滨,清洗朝堂上那些大世家。
她可不想以后推个土地改革的政策,都得过五关斩六将。
这个时候,李暮歌又开始怀念黄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