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对贪官,最低绞刑,最高五马分尸(1/2)
第90章对贪官,最低绞刑,最高五马分尸
覃昌心中有所猜测,但却不敢肯定。
世家如今势弱,和储君对上,胜算不大。
想到空空如也的后宫,覃昌在开始盘算,要不要送几个知心的世家子给储君,望储君看在美人的份上,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覃昌知道,真要是开始屠杀那些地方上作威作福,恶贯满盈的世家,李暮歌绝不会只动一家,怕是开了头就没完没了了。
一想到日后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确定自己家族地是否安全,人还活着没有,覃昌就觉得头疼。
必须缓和与殿下的关系!
“殿下,殿下执政以来,大庄外蛮臣服,内无波折,已有海晏河清盛世之风,殿下睿智明达,仁德爱民,乃是历代储君之典范,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殿下尊陛下为太上皇,尽快登基,稳固江山社稷。”
刚刚还在讨论一族被灭的事情,朝堂上诸位大臣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见覃昌在这儿催促李暮歌登基了。
如果龙椅上坐着皇帝,覃昌说这番话,下一秒他九族就无了。
但现在龙椅上空空如也,李暮歌还没坐上去,却也不差那么两步了。
“肃国公所言极是,殿下自执政以来,已有将近一载,帝位空悬至今,还请殿下尽快登基,以全民愿,安民心。”
“殿下有明君之相,该早些登基。”
其他大臣虽然不太明白覃昌到底是想要干什么,但不妨碍他们跟风说话,劝李暮歌登基。
甚至有几个不明所以,偏向李暮歌的大臣,也开始动心了。
李暮歌现在大权在握,已是无冕之皇,但距离皇位终究是差了一步,这一步若是不走出去,真出个什么事儿,大庄瞬时就会混乱起来。
跟着李暮歌走到现在的那些人,也想要尽快享受自己之前吃到的从龙之功的全部果实。
朝堂上的风向,瞬时从“土匪”,吹向了“登基”。
李暮歌眯了眯眼,她无意此时登基,因为登基之后,世俗加给她的守孝枷锁,会瞬间破除。
取而代之的是皇室繁衍生息的必要性。
到时候这些大臣就全都有了催婚催生的必要借口,她想要为母妃守孝,他们会说良嫔仅是妃嫔,无须守孝三年。
她就算是刚登基,皇帝老登就死,她也没法给老登再守孝三年,一般皇帝给先皇与太后等长辈守孝,最多是三个月。
所以,覃昌此刻提议登基,是又想用他那老手段——联姻大法了。
“父皇尚且在世,且神思敏捷,只口不能言,父皇并未有禅位的想法,诸位是想要强迫父皇禅位于孤吗?”
臣子哪儿敢承担一个逼迫君主的罪名,刚刚喊得很大声的几个人,瞬间都哑巴了。
今天他们已经哑巴第二次了。
“哼,诸位爱卿,日后说话,当三思而后行。”
李暮歌显然被这些说话不过脑子的人给惹怒了,声音冷得像是在掉冰碴。
李暮歌说完,心里给自己鼓了个掌。
她表现出来的怒意,就跟那些大臣们的愧疚一样,看看便罢了。
覃昌见李暮歌似乎又要发火,闭口没有再带节奏,登基这种事情,肯定不会说一次,储君立马登基。
为了能有一个好名声,劝说登基的事情,得一而再再而三来劝,最后满朝文武全都得跪地上,求着储君登基,然后储君不得已之下,只好顺应民心,登上宝座,这事儿才算完。
覃昌觉得李暮歌跟他们在此事上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现在不过是在做戏罢了。
毕竟哪个太子会真不想登基啊?没有储君想当一辈子储君。
早朝之后又讨论了一些琐事,接着就散朝了。
李暮歌以为以覃昌为首的世家还会再来找她扯皮,让她别再灭第二个家族,没想到覃昌他们谁都没来。
就好像一个大族被灭门的事情,不曾存在一般。
李暮歌想了一会儿,勉强明白了覃昌等人的想法,那就是对于他们来说,地方上的世家,其实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大世家想要维持荣华富贵,自然要有更多田地与资源,供给族中,地盘就那么大,朝廷的地盘不能侵占太多,以免让皇室不满,招来灾殃。
那就只能互相吞噬了。
李暮歌想,那些世家的人,在早朝上给人哭坟后,不会回去就开始瓜分利益吧?空出来的田地,给朝廷留一半,他们自己吞一半?
李暮歌越想越觉得,这群人就是会这么干!
至于什么世家风骨,铜钱恶臭,全都是骗小孩的话,李暮歌真信了才叫傻子。
还好她留了一手。
李暮歌将颜士玉叫了过来,让她和温崇文一道前去出事的地方,务必要将当地的所有土地以及隐户,全部记录在朝廷的账册上。
绝对不能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块地,是处于空白可买卖状态的!
“殿下,事不能做绝,相信之后还会有不少人与地放出来,若是朝廷全部吞下,世家那边肯定会闹事。”
颜士玉一听李暮歌的打算,就知道李暮歌这是防着其他世家。
可水至清则无鱼,万事不能上来就一刀切。
“他们还有脸闹事?之前杨家和凌家倒下后,他们吃了多少好处,他们自己都数不清吧!之前,孤羽翼未丰,任由他们去了,现在地方是孤命人打下来的!他们这也敢贪?”
李暮歌对那些世家的不满,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而是长久以来,她被世家的一次次行为给恶心到了,那些不满累加起来,才形成现在的厌恶。
颜士玉也很无奈,但对于那些贪婪成性的世家来说,他们还真就敢贪。
“殿下,换个思路想一想,若是当地的大世家消失,只剩下一堆身无分文的佃户与奴隶,他们日后要如何生活?光靠那点儿土地,人迟早是要饿死的。”
大世家带去的资源,能够轻易盘活一地的经济。
同时,一个大世家倒下了,牵连的各处庄子、店铺,全都会化作尘土,落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是无法推翻的大山。
这就是跟现代的大公司一样,大公司一旦倒闭,数以万计的员工失去工作,连带着周遭围绕员工出现的各种商铺,全都会受到牵连。
一个家族的彻底消亡,并不是鲸落,而是压在人头顶的大山倒下,人确实能够站起来,却也会被无数山石砸到,届时死伤无数。
朝廷自然可以全数接手,可朝廷有几个人?又能有多少多余的财力,去做精准扶贫?
不能的,朝廷的钱每一分都有用,朝廷的人手更是严重不足。
而且朝廷后续接手的官员,绝对是家族出身,就算朝廷想要阻拦世家吞吃好处,依旧无法避免。
甚至有可能因为朝廷将所有资源都握住,最后肥了当地官员的肚子,活生生养出第二个土皇帝。
李暮歌只觉一阵头疼。
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真的是非常困难。
“最多,给他们一成。”
李暮歌也没法,如何避免地方被资本吞没这个政治问题,一直到现代也没有被解决,大资本照样能大吃特吃,甚至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府,都挺欢迎那些人的到来。
因为那些人会带去就业岗位,以及更好的发展资源。
民生与政绩,都会因为那些人的到来变好。
颜士玉闻言松口气,拱手行礼,应了声是。
殿下愿意松口,就说明殿下没有想现在和世家撕破脸,并没有冲动行事。
李暮歌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她在混乱的思绪里,寻找一个破局的点。
世家真的是占尽好处,士农工商,他们有士族的地位,手底下有数不尽的农民,无数工匠为他们服务,手里还捏着各类铺子,他们简直是无懈可击,覆盖了整个社会构成的底盘。
士族和世家天生一体,只能靠科举慢慢切割,而农肯定无力对抗世家,不想让天下大乱,就得好好安抚百姓。
工也没有反抗世家的能力,他们拿钱做事,对世家没有足够的怨恨。
这样算下来,只有商了。
“商……对,商!”
李暮歌灵光乍现,瞬间想明白一件事,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她抽出一张纸,铺开,拿镇纸压上,随后提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最后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商业街的图纸。
颜士玉不解李暮歌是在干什么,有心上前查看一番,又怕惹了李暮歌不满,乖乖站在一旁,等李暮歌画完。
李暮歌画图速度还是很快的,因为也不需要多么精细的图纸,她画完后,标注上了这一条商业街的重要性。
“阿玉,你来看。”
她擡头招呼颜士玉,颜士玉点点头,上前仔细查看纸上内容。
看见后,她疑惑更多了。
“殿下,这是街道?”
乍一看,这一条街像是东西集市的地图,集市上就是这样的,一家接一家的铺子,陈列在街道两侧。
行人可入其中购买货物,东西集市是长宁城中最为热闹的所在。
“准确来说,是商业街,你也可以看做是长宁城中的集市。此次出事的地方是新安县,新安县外有数条通往各地的官道,当地一直很繁华,商贾不断。可惜新安县之前的县令只顾着敛财,根本没有好好经营过此地,天天提高入城费,也不知建些铺子,成天干涸泽而渔的蠢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