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 第97章 第 97 章 兄妹俩吵起来了

第97章 第 97 章 兄妹俩吵起来了(1/2)

目录

第97章第97章兄妹俩吵起来了

钵仔糕是外地美食,赵如月在本地生活那么久,也没见有人卖过。

所以赵如月觉得专门做钵仔糕的碗,在本地八成买不到,估计还是得买别的东西代替。

她这天中午下课后,先去批发市场找,批发市场是最有可能找到的地方。

如果在批发市场找不到,其他地方找到的概率更低。

为了能找得更仔细,赵如月的午饭都很简单,随便在街边买了两个包子,就在批发市场边吃边找。

在批发市场找了三圈,人家商户都要觉得她有病了,果然还是没找到。

不过赵如月也不是没有收获。

在找的过程中,她把可以替代钵仔糕小碗的东西记了下来。

找这三遍,足够她判断哪种更便宜好用。

同时还买了几样摆摊需要用到的东西:一次性塑料袋,家里有,但没有比较小的,钵仔糕用不着那些中号和大号的塑料袋。

他们需要预备一些小号的塑料袋,遇上客人买了钵仔糕,不想拿在手上马上吃时,可以帮客人用塑料袋把钵仔糕套上,这样好提又能隔绝灰尘。

这种小号的塑料袋很便宜,赵如月直接买了十扎。

还有扎取钵仔糕的竹签子也买了几扎,剩下的就是做钵仔糕和三明治的主料和配料了。

摆摊的折叠桌子不用买,家里多得是,倒是桌布得买个好看的。

赵如月跑到批发市场三楼,三楼卖衣服、卖布料、卖床品的摊子都有。

她审美不行但是可以学别人,也不管店家的推荐,径直就让店家帮忙拿一张白色格子的桌布。

想了想白色容易脏,又买了一张浅粉色格子的桌布,当白色桌布换洗时的替换。

买完这些,她跟郑秀约好来运东西的时间也快到了。

赵如月把东西暂存在买东西最多的那家店铺,然后跑到批发市场门口等了一会儿,郑秀就到了。

两人一起把东西搬上郑秀的车。

郑秀开车把东西运到达镇上时,宁绍明午觉刚好睡醒,换宁时春去休息。

宁绍明把东西搬进屋,然后一样样看过去。

确认赵如月买的东西除了做钵仔糕的小碗之外,其他的都很齐全,甚至配料比他想象中还要多,连奶茶粉和珍珠、西米都有。

这些东西被家里的孩子发现后,宁绍明的钵仔糕还没做,就在孩子们的要求下,先把珍珠和西米煮熟,用奶茶粉给他们做了奶茶喝。

今天是学生返校的日子,这个点已经零星有一些家离学校比较远的初中生到镇上来了。

很多初中生已经习惯一到镇上,就先跑到宁丹萍三叔家的店里买东西吃。

宁绍明的奶茶做好,凉了一会儿感觉没那么烫了,他端出来正要放进冰箱,就让这些初中生闻到了奶茶的香味。

这些初中生经常来买东西,也跟宁绍明很熟悉。

他们顺着味道凑过来问:“老板,你家也卖奶茶吗?”

宁绍明手一顿,想了想还是摇摇头:“不买,这个是做给家里孩子喝的。”

谁知那几个凑过来的学生立刻指着自己说:“老板,你还缺孩子吗?如果你缺的话,我现在就可以是你的孩子!”

这话让宁绍明哭笑不得:“不缺不缺,两个都难养了,再养几个家里要破产。”

那几个初中生一阵哀嚎,嚎完看到宁丹萍,又说:“我们不能当你家孩子,跟丹萍一样给你当侄子侄女也行。”

宁绍明笑得不行,连装奶茶的大锑锅都差点端不稳了,奶茶在锅里直荡动,看着像是快洒出来一样。

唬得几个初中生嗷嗷叫着,赶紧帮他把大锑锅放进冰箱里:“小心小心,可千万别弄洒了。”

宁绍明低头看了一眼锑锅里的奶茶,他煮东西的时候,总担心自家孩子不够喝,结果一煮就煮了一大锅。

现在看来不可能不够喝,而是喝不完了。

又看看那些学生,学生们对自家店帮衬不少,一点奶茶也花不了多少钱,干脆临时加了个限量福利。

“现在奶茶还是温热的,这么热的天气,温热的奶茶喝起来,口感肯定不如冷藏过的好,你们要是现在就想喝,我给你们在店里买过东西的人,一人送一杯”

学生们哇了一声问:“这是今天买东西的福利吗?”

“算是吧,不过最初确实是想着做给孩子喝着玩的,我做的不多,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还有我得先声明一下,我家里没有奶茶杯,只有一次性杯子,只能用一次性杯子给你们装了,量肯定不如奶茶杯装的多。”

学生们忙说道:“没事没事,这是意外之喜,能解解馋就不错啦!”

有学生担心自己排不上,当即说道:“那我可不等了,我现在就喝。”

“还有我!”

“我也是!”

宁绍明只好去小仓库,把以前没用完的一次性杯子拿出来,顺便把家里能装两升水的水壶也拿出来了。

他先把给家里人喝的奶茶分出来,放在冰箱里冷藏,剩下的大半锅就是要送的。

“你的这杯要珍珠、西米还是两种都要一点?”宁绍明问排在前面的学生。

珍珠和西米他没混进奶茶里,现在倒是方便了。

他装了几杯,又有客人进来吃东西,就把这活交给了宁丹萍。

去厨房,把客人点的炒米粉做好。

宁绍明往外看了一眼,宁丹萍还在有条不紊地给客人装奶茶,对于今天突如其来的限时、限量福利,也解释得很清楚,自己就待在厨房没再出来。

在完成客人点单的同时,见缝插针地处理做钵仔糕和三明治的食材。

等宁时春也休息好,正好是星期日初中生返校的客流量高峰期,奶茶也送完了。

有条不紊地忙完这段时间,等宁时春和宁丹萍终于能坐下歇口气时,突然发现,他们三叔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已经用家里的味碟和比较小的饭碗做好了一些钵仔糕!

“三叔,你什么时候做的?”最震惊的是宁时春,他明明一直在厨房里干活,怎么就没发现呢?

宁绍明轻描淡写地说:“客人也不是一起涌进来的,人少的时候,我顺便抽空就做了。”

宁时春:“……”这个时间段,他就没觉得人少的时候。

明明有时候他三叔看他好像累了,还把他手里的活接过去一部分来着……

宁绍明把钵仔糕端出来:“来尝尝味道怎么样。”

用味碟做的钵仔糕看起来小小浅浅的一片,而家里的小饭碗再小也比做钵仔糕的小碗大好几倍。

宁绍明往小饭碗里放的时候,只放到小饭碗三分之一的位置,做出来也超超大了。

厚厚大大的一个,只有宁时春吃着觉得很过瘾。

宁时春吃完一个红糖味的钵仔糕,点头说:“好吃,就是不够甜。”

他跟宁时秋和宁时夏一样比较嗜甜,宁绍明看向宁丹萍:“丹萍吃着觉得怎么样?实话实说就行,我得用你们的口味作参考。”

宁丹萍吃完也说:“我也觉得不够甜。”

宁绍明自己吃着觉得甜度刚好,但他还是决定再给打算带去卖的钵仔糕增加一点甜味。

毕竟钵仔糕主要还是卖给孩子和年轻女孩,宁绍明自己的口味更偏向成年的大人,大人买回去大概率还是给自家孩子吃。

赵如月还没带着做钵仔糕的小碗回来,宁绍明就先做三明治。

于是他们今天的晚饭就变成了:鸡蛋火腿肠三明治、鸡蛋烤肠三明治、鸡蛋肉松三明治、芋泥肉松三明治。

在县城的赵如月也没闲着。

下午下课后,赵如月又让郑秀带她在县城逛了一圈,先去夜市街管理处,问了问摆摊的事。

在夜市街管理处得知,现在剩下的摊位位置不太好,所以才剩下的,但是每个月也要交五百块钱的摊位费。

赵如月没多想就交了摊位费,拿到一份合同和一个牌子。

到时候他们摆摊得把这个牌子挂上,以免工作人员去巡逻的时候,以为她家是私下跑进夜市街卖东西的摊子,重复收摊位费。

拿到东西后,工作人员还特地带她们去看位置在哪,然后指着地上的红线,告诉她们:“摆摊不能越过框定好的位置,要不然跟人家起了争执,我们管理处不但不会帮着说话,还会对越位的人进行罚款。”

赵如月觉得这样挺好,大家都不乱摆出界,夜市街才不会显得乱糟糟的。

离开夜市街后,郑秀开车带着赵如月,把她们两个能想到的地方全找了一遍。

结果在赵如月的意料之中,她还是没能找到专门做钵仔糕的小碗。

于是赵如月再次转向批发市场。

她本来想着买透明的钵状茶杯,但是茶杯价格太贵,而且几乎都是一套一套地买。

后来在去批发市场的路上,路过一家一元店,听到店门口那个大喇叭喊着:两元两元样样两元,两元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她想着小灯串还没买,这种店没准比批发市场还便宜,就让郑秀停车,走进去了。

在找小灯串的时候路过两元店的碗碟区,看到一种玻璃杯子,小小的圆圆的,看起来特别可爱,最重要的是,这个小玻璃杯的容量,看起来跟钵仔糕的小碗差不多大小。

虽然它有把手,但是谁规定做钵仔糕的容器不能有把手了?

而且她找到老板一问,这个小杯子的价格还比茶杯便宜很多,两个是一组,一组两块钱。

赵如月瞬间把什么小灯串全忘了,直接买了二十组,一共四十个,第一天宁绍明只是摆摊试试水,做四十个应该差不多了。

她看两元店里这种杯子存活不少,要是杯子不够的话,明天可以再来买。

付完钱要走的时候,赵如月终于想起自己是来找小灯串的。

两元店里确实有,但都是小彩灯,她觉得小孩子应该会喜欢,也买了两串小彩灯。

又买了两个正方形的网格,用来固定灯串。

再网格旁边看到带轮子的三层置物架,有点心动,家里的折叠没有固定网格的东西,买两个小推车,可以直接把它摆在桌子的两边。

到时候再把网格固定在小推车上,就不用再找杆子固定网格了。

而且小推车里放上钵仔糕,再挂上小彩灯也挺好看的,可以起到展示架的作用。

以后不摆摊了,还能放在家里装东西。

但赵如月一问价格,一个竟然要二十五块钱,她直接就放弃了。

转头就买了两个八块钱一个的两层浴室置物架,又花不到五块钱,买了几个小轮子和一捆扎带,打算回去自己做。

蓄电瓶和白色的小灯串最后还是在批发市场买的。

把所有要买的东西都买好,赵如月带着东西回到家。

先把杯子搬出来交给宁绍明,跟他解释道:“找不到别的,我就在两元店买了这些,一共四十个,应该暂时够了吧?”

宁绍明连味碟和家里的小饭碗都用来做过钵仔糕,自然对赵如月买回来的杯子没意见:“够了够了,我拿去洗洗,你先去吃晚饭。”

“今天晚饭我只准备了三明治和奶茶,你要是想吃点别的跟我说,我再做,对了,”宁绍明指了指她买的小灯串和置物架那些问道,“那些东西用来做什么的?”

赵如月说:“晚点等我做好,你就知道了,我还得把这些东西处理一下,不然灯串没法直接用电瓶供电。”

她要卖个小关子,宁绍明也乐得配合,就没再多问,钻厨房抓紧时间做钵仔糕去了。

宁绍明洗好小玻璃杯,赵如月也吃完了一个三明治和一杯奶茶。

填饱肚子后,她拿起工具,突然想起什么,放下工具就往厨房小跑。

宁绍明正准备烧一锅热水煮一煮那些杯子,给它们消消毒,赵如月问过了,这些都是耐高温的玻璃杯,不怕上锅蒸,自然不会被煮坏。

他一擡头,看到媳妇儿跑过来,还以为她要做的事需要自己帮忙,问道:“怎么了?”

“你等会儿做钵仔糕,能不能给我做几个流汁夹心的口味?”

“流汁夹心?”宁绍明思考了一下说,“像奶黄包那种?”

“应该差不多吧,我想要红糖流汁夹心钵仔糕,还有巧克力流汁夹心钵仔糕,我记得家里还有一点巧克力。”

那也是以前买给孩子吃的零食,卖完了才知道是代可可脂,赵如月就收起来了。

既不想给孩子吃,也不舍得扔,他们俩又不太喜欢吃,今天她想吃流汁夹心的钵仔糕才想起来家里还有这个。

她一个大人,偶尔吃一次应该没事。

宁绍明点点头:“我试试看。”

反正他也要做好几种口味的钵仔糕,多做两种也不妨事。

原本宁绍明打算做五种口味,分别是:红豆、绿豆、牛奶椰丝、奶茶珍珠、椰奶西米,每种八个,正好把四十个小杯子都用上。

现在再加上这两种口味,他干脆再加上一种火龙果味的,改成做八种口味,每种做五个。

宁绍明准备的料不止能做四十份,做出来的第一批就先让家里人选择喜欢的吃,把杯子腾出来后再继续做。

赵如月跟宁绍明说完话,又跑回了书房。

她买的蓄电瓶是老式分体电筒的蓄电瓶,而几串小灯串带的插头需要插到插座用。

得先把插头拆下来,然后分别将它的两根电线分开到合适的长度,再剪掉一部分灯串电线上的塑料外壳。

将去掉外壳的部分做成鱼钩的形状,正确地钩在蓄电池的两极,形成闭路,小灯串就能亮起来了。

不用的时候,只需要解开小灯串的其中一个钩子,不用全部拆下来,也挺方便的。

蓄电瓶在强光状态下最多能用十四个小时,在弱光状态能用二十五个小时。

宁绍明出去摆摊,摆到她下课,最多也就四个小时,即使把所有灯串都接上也足够用了。

赵如月本来想图个方便,买两个蓄电瓶,让宁绍明换着用。

结果一问价格,这蓄电瓶还不便宜,一个要一百二十块钱,所以在觉得一个蓄电瓶也够用的情况下,她就该省省,只买了一个。

把小灯串都改造好后,赵如月又去折腾,两个浴室置物架,它们底下是网格状的,安装轮子比她改装小灯串还简单。

直接扎带一绑,就成了。

不过赵如月做好之后又把轮子拆了,这两个置物架暂时是放在这贴桌上固定网格,还有装钵仔糕或者三明治用的,装上轮子它反而不够稳当。

可轮子买都买了,她干脆弄了块木板,又在木板上钉几根木条,做成四四方方可以推拉的样子做把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