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第61章 乐善好施,有求必应!

第61章 乐善好施,有求必应!(2/2)

目录

“你容我想想!”

他是学历史的,对于赈灾的问题,倒是不甚了解。

不过他倒是看过一些历史书籍和影视剧,这些书籍和影视剧中对于古代赈灾倒是有着许多的阐述,毕竟赈灾对于古代而言是重头戏。

有以工代赈的,有抬高粮价的,甚至有用沙土掺粮食赈灾的,可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银子,朱元璋现在是连银子都没有。

突然,朱辰眼前一亮,想起了前段日子看到的一部电视剧,然后道:“其实大明朝并非没有钱粮赈灾,只是那些钱粮既不在朝廷手里,又不在灾民手里罢了!”

“那在谁的手里?”朱元璋连忙问道。

还没等朱辰回答,一旁的马皇后当即说道:“您说的可是士绅?”

“不错,那些地主老财士绅们,最喜欢的就是囤积钱粮,朝廷无粮,他们也绝对有粮。”朱辰点了点头道。

“你莫非是想让咱劝说这些地主士绅捐献钱粮吗?”朱元璋顿时苦笑不已,想要这群老抠士绅捐献钱粮来帮助朝廷赈灾,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勒石记功,这法子早就废了,现在的地主乡绅都精得很,肯定是各种叫苦,各种法子开脱,最后捐上一点点了事,压根就不顶用。

抬高粮价,以工代赈?

这个法子由范仲淹第一次施行的时候,确实效果显著,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没有那么容易哄骗了。

总不能去抢吧?

“捐,您就别想了,他们肯定是不可能捐的,如今要想赈济灾民,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钱粮给抢过来!”朱辰却摇了摇头,语带不惊的说道。

“抢?”

这个字,顿时将朱元璋和马秀英给搞得呆愣住了。

这算什么办法?

朝廷虽然有兵马在手,的确可以抢夺这些士绅的钱粮,但那是乱世,在乱世这么干,也没人说你,可如今太平盛世,若是开了这个口子,那定会引起动乱。

而且大明朝廷要想统治天下,也离不了士绅阶层的支持,朱辰说的“抢”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朱元璋也理解,朱辰只是一个后世的普通人,顶多懂的知识比他们多点罢了,看来自己是病急乱投医,想要从他这里得到赈灾的良策,完全无可能的!

“我说将那些士绅的钱粮给抢过来,又不是让朝廷去抢!”见到朱元璋的表情,朱辰知道他误会了,连忙解释道。

“不让朝廷去抢,那谁去抢?”朱元璋疑惑道。

“小先生说的可是灾民?”马皇后却是眼前一亮,连忙说道。

“不错,就是让灾民去抢,灾民们就要饿死,抢粮保命总不算过分吧!”朱辰点了点头,马皇后不愧是朱元璋背后的女诸葛,一听自己的话,就猜出了其中的含义。

“不妥,万万不妥,若是放任灾民抢粮,岂不纵容他们作恶?这原本遭了天灾也就罢了,再添一场人祸,岂不越闹越乱?”朱元璋却摇了摇头,说道。

“若是任凭灾民们随意哄抢,不加约束,的确会造成民乱,所以这‘抢’也要讲究对策。”

“什么对策?”朱元璋顿时被勾起了好奇心,连忙问道。

“到了灾区,朝廷可以以赈灾为由,先在当地号召士绅捐献钱粮,这些士绅肯定不愿意捐,会想尽办法哭穷或者随便捐点,敷衍一下。”

“到那时,朝廷可以给这些士绅家里赠发两个灯笼,一个写着‘乐善好施’,另一个写上‘有求必应’,同时约令他们必须将灯笼挂在门口!”

这下子,朱元璋和马皇后却是茫然了,怎么这些士绅不愿意捐献钱粮,朝廷还给他们送两个嘉奖的灯笼,这是何道理?

朱辰并没有给两人解答疑惑,而是继续说道:“再之后,便可以告诉那些灾民,他们可以去挂着灯笼的人家前去乞讨。”

听到这里,朱元璋夫妻俩顿时反应过来,这哪里是送的嘉奖,分明送的是指路明灯呀!

不过朱元璋却很快颦眉道:“如此一来,这些灾民还不得将那些士绅的宅院给拆了?”

他也是做过灾民,当过乞丐的,深知他们的习性,这群灾民饿极了,可是连人都吃,让他们去这些士绅门前乞讨,不引起大乱才怪!

“老祖宗,你注意我说的,是乞讨,不是抢,朝廷必须明令禁止,只许灾民乞讨,不许抢,违令者杀无赦,这个节骨眼上,若真闹出劫掠乱象,那就不好收场了。”

“可若是如此,恐怕这些士绅没人会施舍粮食啊!”马皇后却皱起眉头道。

“本来就没想着让他们施舍粮食,这一招只是为了祸水东引!”

“祸水东引?”朱元璋犯起迷糊。

“之前灾民受冻挨饿,得不到赈济,埋怨的是朝廷,可当他们看见讨粮希望,却又乞讨不得时,便会埋怨起士绅来,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时候民怨一起,这些灾民定会将士绅家门前围个水泄不通,不说大声咒骂,甚至泼粪撒尿的都有,你觉得那些士绅能受的住吗?”

“受不住!”朱元璋摇了摇头,他已经能想象得到,灾民走投无路时,因怨生怒的场面。

即便有朝廷官兵维持秩序,怕也拦不住灾民搅扰——不许生抢,还不许人家吵嚷喊骂吗?有过分的,往你家门口拉屎撒尿,谁能扛得住?

“是呀!原本这些士绅想要置身事外,甚至借此机会,兼并土地,但现在,他们都自身难保了,还怎么兼并土地!”朱辰坏笑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