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请陛下严惩燕王!(2/2)
随着赈灾之事落幕,洪武十五年划下句点,随之而来的,便是新的一年。
对于华夏民族而言,新年永远都是个热闹节庆,人们辛苦一年,就为了能在这一天阖家团圆,共贺新禧。
而在朝廷方面,为了展望新年、彰显朝廷气象,也会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召开一场盛大朝会,即为元旦大朝会。
这一日,皇宫内外张灯结彩,装饰一新,作为一年中最盛大的朝会,其仪仗规格自也是最隆重的。
奉天殿广场上布置得庄严肃穆,各类仪仗队伍身着华丽服饰,手持旗幡华盖,威严地侍立两旁,乐师鼓手们分列两侧,不时奏乐助阵,为这新年增添喜气。
而在广场中央,群臣备至、文武咸集,所有在京朝臣都已盛装出席,分班站立。
便在这万众期待之中,一阵悠扬的钟鼓声响起,一名太监奋力挥动起丈许长鞭,鸣响了八声响鞭。
八声鞭响,寓意天子统御八方,同时响鞭还有个作用就是镇场子,鞭子一响,百官赶紧停下交头接耳,整理梁冠官袍,昂首挺胸,刹那间,殿前广场上已是鸦雀无声。
随后,身着衮袍的朱元璋缓步登场,气态威然。
百官齐声朝拜,这盛大的朝贺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先由皇帝近臣向天下宣读天子表文,以示皇帝对上苍的敬谢及对臣民的敦嘱告表;而后,再是诸级臣工逐一宣表,向上苍、天子及百姓表明心迹,以示来年敬效大明的决心,在这之后,便是各地官员的敬献奏表及献贺节目。
往年,元旦大朝会上还会有凤阳老乡来京贺岁,向天子及淮西勋贵们敬献花鼓戏表演。
只可惜,自打放弃迁都凤阳,朱元璋似对家乡父老有所愧疚,再没邀请过老乡亲们进京,自也没有凤阳花鼓戏了。
但偌大明帝国幅员辽阔,自不缺这一门节目,来自全国各地敬献的曲目戏法,及周边诸邻邦送来的朝贺,还是让这场朝贺,一直延续到晌午。
结束了表演祝贺,元旦朝会已到尾声。
朝臣们都是大清早赶来,顶着严寒站了一早上,这时早已饥寒交迫,就等着朱天子一声退朝,便可以回去享福了。
可没想,今年这朝会稍有不同。
结束表演后,朱天子并未如往年一般,直接开始贺春筵席,而是对着云奇说道:“云奇,宣旨吧!”
云奇当即站出来,在群臣的疑惑目光中,从袖中拿出份圣旨,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统御万方。国本之重,必慎储贰。
皇太子标,元嗣嫡长,仁孝性成,夙夜忧勤,其嫡长子雄英,天资颖异,器宇恢弘,孝友著于宫闱,德音闻于中外,兹恪遵祖训,稽古定制,立为皇太孙,正位东宫,以固国本。
尔其敬天法祖,勤学修德,体朕忧劳之心,念生民之艰,内外臣工,务须悉心辅翼,共保宗社,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圣旨一宣读,广场上立时响起惊疑之声。
皇长孙和皇太孙,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其身份地位可是有着天壤之别,朱元璋这圣旨一下,是正式确立了朱雄英大明第三代继承人的身份。
实际上,按朱元璋自己在洪武六年颁布的《祖训录》规定,皇太子嫡长子年十岁册封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封郡王,授金银册、银印。
然而朱雄英乃洪武七年所生,满打满算,今年也不过九岁,还未到册封年纪。
诸朝臣暗下猜测,许是去年朱雄英的重病,让朱天子陡然清醒,终决定将这名分给定下来,毕竟,那场病来得蹊跷,未必没有他人觊觎大宝之位的因由。
稍一错愕,众朝臣还是立马拱手敬贺起来。
毕竟皇家传承有序,朱雄英这皇太孙之位,名正言顺,不容辩驳。
储位早定,于朝臣而言是少了从龙之功,却也免了争储夺嫡过程中多出的许多风险。
山呼般的庆贺声中,朱雄英这皇位第三代继承人的身份,正式宣告天下。
而这场元旦朝会,也随着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