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第66章 朱棡密折,糜烂的山东!

第66章 朱棡密折,糜烂的山东!(2/2)

目录

最终经过中人说情,这赵家老父才免了九族之祸,但是崔安却放出话来,如此忠犬却因护主而被赵三所杀,赵家必须风风光光的给它办一场葬礼,为其出殡,这事才算了了。

崔安在南下河村只手遮天,赵家老父也没办法,最后只能只能变卖家产,给这狗盖了灵堂,还把自己的棺材拿出来,给这狗做了副“狗棺”,又亲自披麻戴孝,给狗送葬哭孝,还立了个墓碑,上书着“忠犬旺财之墓”。

如此折腾一遭,这赵家老父当晚就被气得吐血而亡,其老伴也在第二天随之殒命,而赵三的妻子和儿子,也已不知所终,最后这二十亩地还是落在了崔安手里。

好端端一个家,就被这“人不如狗”事件,闹了个家破人亡。

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怎能不叫闻者惊骇、听者暴怒?

若这只是寻常的士绅欺凌百姓的事情,倒也不至于叫朱天子如此震怒,最关键的是,这种人给狗送葬的事,还不是个例,在整个山东都蔚然成风,快成了习俗了,成了士绅们的手段。

而这些士绅胆敢如此猖狂,如此惩罚羞辱乡民,就是因为孔家站在其背后,连官府都管不了他们了。

诸位此类事情,什么欺男霸女、强占田产、滥用私刑等等,更是不甚枚举!

“哼,人给狗送殡,简直是千古奇闻,这山东都叫那孔家给糟蹋成什么德行了?给这些士绅撑腰,欺凌百姓,这孔家整日干的尽是这等腌臜勾当,竟还有脸自称什么……诗礼传家?简直是荒唐!”

“云奇,把老三送来的那块碑抬进来,让太子看看!”

随着一声令下,只见两个小太监抬着一块石碑走了进来,上面正书写着“忠犬旺财之墓”,这是朱棡特意送来京城给朱元璋看的。

在山西太原,自己的封地,朱棡也干过不少混帐事,但如此惩罚羞辱百姓,他还从未见过,因而在他听到这事后,当日就让人把那条狗的坟墓掘了,然后将墓碑连同这封密折一起送往了京城。

看着这明晃晃的狗碑,朱标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实在是这事干得太不是人了。

“哼!老三说,去山东上任的官员,到任之前先得去曲阜拜会,咱倒是要问问,这些官员是在给咱大明当官,还是给他孔家当官?如今整个曲阜的百姓更是只知孔家,不知有我大明,这曲阜俨然成了个国中之国了!”

听朱元璋这么一说,朱标骇得浑身一颤,如此话语,就差明晃晃的直说孔家想要造反,若说孔家庇护士绅,欺凌百姓,这倒是可能的,可若说孔家想要造反,未免太过离奇。

朱标赶忙拱手劝慰道:“父皇,曲阜孔家乃圣人后裔,各路官员上任之前前往曲阜拜见,拜的当是孔圣人,而非他孔家,还请父皇慎言!”

这么多罪证如实记录,朱标深知孔家罪名已然坐实,但他总不希望事态再闹大,毕竟,造反大罪摊下来,可不光是死人的问题,孔家千年声誉怕也荡然无存。

“哼!孔家若是真的没想着造反,为何会与白莲教逆党有来往?”朱元璋却是冷哼着说道。

“白……白莲教……”闻言,朱标顿时无言。

白莲邪教,这是自宋末以来,流窜于中原各地的一支邪教逆党,常背着官府行谋逆反叛之举。

自大明建国以来,朱元璋就严打各种邪教,这白莲教也是榜上有名,成为大明朝廷明令禁止的反叛邪教,跟这种邪教扯上关系,孔家的罪名,怎么也洗不清了。

事已至此,朱标已无力劝阻朱元璋处置孔家,他所担心的是后续影响。

孔家能如此明目张胆,有恃无恐,不就是仗着其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而读书人靠着舆论声势,影响着天下安定,除孔不难,难的是如何平息影响?

“怎么?孔家做了这么多孽,这些读书人还要护着不成?他们的圣贤书是读到了狗肚子里了吗?”

“父皇,书生一支笔,颠倒黑白不过顷刻之间,孔家乃是儒门魁首,若是倒了,整个儒家都将承受巨大的损失,他们可不会愿意。”朱标连忙说道,春秋笔法、文过饰非,读书人混淆黑白的手段,实在数不胜数,历史上这类事件,也确实不胜枚举。

“呵呵!标儿,你别忘了,孔家又不止曲阜一脉,这些儒家读书人想要的只是孔圣人的旗帜,至于扛旗的是谁,他们并不会管那么多,只要他姓孔就行。”朱元璋却摆了摆手,毫不在乎的说道。

“父皇是说衢州南孔一脉?”朱标闻言,顿时眼前一亮道。

“不错,咱已经让人招衢州南孔一脉的人进京了,而且就算南孔一脉都不愿意,不是还有个婺州孔氏吗?标儿不必太过于忧虑了!”

“父皇既然早就想好了应对之法,那儿臣也不再说什么,曲阜孔氏的确该死!”朱标虽然是儒家学子,但看到孔氏做的这么多恶之后,他也对曲阜孔家没啥好感了。

朱标也同意了,这让朱元璋再也无所顾忌,他当即对着云奇吩咐道:“云奇,传令毛骧,命他立刻带锦衣卫前往曲阜,捉拿孔氏满门,另外,特命晋王朱棡为钦差,节制山东,重审山东所有案件,尤其涉及孔氏一门欺凌百姓之事,务要严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