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 71 章 一种睥睨天下的感觉……(2/2)
李侍郎再次上前一步,他神色凝重,语气中满是忧虑的禀报道:“启禀陛下、太后,微臣得到消息,芦国大军已经夺回了闵城,现该如何是好?”
闻言,太后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便扫视了一圈,却不见赵将军的身影,她面色顿时不悦,沉声道:“赵将军人呢?”
“回太后的话,赵将军身体抱恙,此刻正在家中休息养病。”李侍郎微微欠身,如实答道。
“既然身体欠佳,就告老还乡吧。”太后淡淡说道。
她眼神中闪过的一丝果断,让所有人觉得有没有赵将军根本无所谓。
李侍郎心中一凛,连忙出声劝阻:“还请太后三思,若是芦国大军趁势压境,以我朝目前的兵力部署,又该如何抵御?”
“难道我上邶除了赵将军,就再无贤能之士可以领兵御敌了吗?”太后当即不悦,面色十分阴沉,旋即又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只见她擡眸看向李侍郎,语气也是十分的温和:“侍郎大人可有何高见?”
“微臣不敢妄言,只是思量之下,觉得翊王殿下文韬武略,实乃最合适的领军御敌之人选。”李侍郎微微低下头,暗暗瞥了一眼宇文溟,十分恭敬道。
“哪里合适?”太后淡淡笑了笑,她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李侍郎,声音中带着一丝冷意。
“回太后的话,当下重新选任大将军一职,从选拔到调遣,诸多流程走下来已然来不及应对芦国的大军压境,而陛下龙体初愈,又身负一国之君的重任,自然不能御驾亲征,翊王殿下若领军出征,亦可运筹帷幄之中,可鼓舞我军士气。”李侍郎连忙作揖道。
话音刚落,只见太后脸上的神色愈发冰冷,她缓缓说道:“芦国路途遥远,翊王从小就体弱多病,满朝文武皆知不堪此任,李侍郎如此举荐,是想让哀家的儿子去送死吗?”
太后目光如炬般盯着李侍郎,语气也是愈发的沉重。
紧接着,她厉声喝道:“来人!李侍郎目无朝纲,妄图谋害皇子,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实在罪无可恕,即刻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话音刚落,几个侍卫便迅速上前,左右架住李侍郎的胳膊,往殿外托去。
“微臣冤枉啊!微臣冤枉......”
李侍郎来不及反应,只得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呼喊,直到喊冤的声音消失,朝堂之上也再无窃窃私语,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那些刚刚还在暗自议论的众人,此刻都低垂着头,姿态越发恭敬,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盛怒之下的太后。
“新帝刚刚登基,根基尚且不稳,哀家把虎符交由柳相,今后他便是辅政大臣,诸位爱卿可有何意见?”太后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声音平稳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语罢,她顺势将那虎符当着群臣的面递给了柳丞相。
“臣等谨遵太皇太后圣意,定当齐心协力,保全上邶江山。”群臣见状,整齐跪地,再无异议。
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眼神示意了一下苏公公,苏公公心领神会,立刻提高音量,高声喊道:“退朝!”
随着这一声令下,朝堂上的大臣们开始有序地退场。
见众人纷纷离去,嫦曦这才敢畅快地呼吸,紧绷的神经也瞬间放松下来,她连忙走下龙椅,恭敬地走到太后跟前,正欲屈膝跪下行礼时,却被太后眼疾手快地伸手拦下。
“你现在已经不是太子妃了,不必如此拘礼,虽然你与我儿还未正式成亲,但如今你贵为上邶的皇后,要有一国之后的风范,拿出你以往的果敢气势来,今日朝堂上的这番情景,想必你也看在眼里,倘若是你面对,你该如何应对?可有仔细想过?”
太后注视着嫦曦,目光中既有关切,又带着一丝期许。
嫦曦微微低下头,轻轻摇了摇,她的心中满是茫然,双目也有些失神。
这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她确实未曾料到。
见状,太后并没有生气,她神色平静,顺势将那象征皇后身份与权力的金印,放到嫦曦的手里,淡淡说道:“这只是开始,这是皇后金印,今后的路,你要学会自己走,你好自为之。”
尽管太后的目光里依旧隐隐透露出对嫦曦的一丝不满,但嫦曦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潜藏的善意,所以她不能停歇,也不能辜负。
正当太后转身准备离去之时,一记清脆的响声骤然响起,在这略显空旷的宫殿内格外清晰,瞬间吸引了太后的注意,她缓缓回过头,目光精准地落在那个掉落于地的蓝色药瓶上。
那瓶身之上,绘着淡雅的兰花图案,那图案如此熟悉,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记忆深处,她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