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文工团 > 番外—创业(四)

番外—创业(四)(2/2)

目录

宋知音不以为意地从兜里掏出了一个信封塞到了宋知时手里:“我是个穷人,没你大姐姐富,笔财产。反正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倒不如交给你钱生钱了。”

宋知时破涕为笑:“那我就先谢过两位姐姐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小弟的地方,必当竭尽全力!”

稍晚一点,两人又去向许劲松辞行。

关于这对父子,宋知时也不好说。

许劲松对这个孤寂了半辈子突然冒出来的儿子十分宠爱,不但在首都给他置了房产,甚至想利用私人关系把人再继续带回部队(但被拒绝了),哪怕顾淮现在已三十有余,依然是一副慈父心肠。

顾淮对他的态度倒是截然相反,除了最开始的激动以外,只保留了每周一次的见面吃饭活动。他自觉已过了那个钦慕父母的年纪,虽触动于许劲松的拳拳父爱,却不会为了老父亲留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

两人说明来意,许劲松意外地没有制止,反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存折。

这笔钱是国家之前给他的补偿金,两人自然不能要。

但许劲松执意坚持,最终还是只好收下。

临别之际,顾淮突然开口道:“爹,这么些年您都是一个人,有没有想过再找个伴?”

“你小子——”许劲松虽有些生气却也不忍对独子发火,最终感慨道:“我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找什么伴儿啊!”

等两人走远以后,许劲松怔愣了片刻,他仰头看着一碧如洗的天空喃喃道:“雨晴,你看见了吗?我们的儿子,真的成长得很优秀。”

宋知时和顾淮原本是来道别的,结果却意外集结了一大笔资金。

两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是真心感动于家人的无私付出,毕竟彼时,大家都不知道未来发展如何。

待首都一切事了,两人顺利地登上了前往河洛的火车。

回到商阳的第一天,两人便马不停蹄地去了之前的煤矿。

一来,此前离开的时候,两人把不少家具都寄存在了仓库里,这次搬家肯定用得上,其中还包含宋知时找人打的那张雕花大床。其次,也想看看这几年煤矿产业的发展现状。

七年未归,陕甘煤矿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门脸改了,地盘也缩了。

倒也还有几个老工人还记得两人,热情地邀请了他们去家里吃饭休息。

吃饭期间,宋知时便跟他们打探起了商阳煤矿产业和文工团的近况。

九年前,陕甘煤矿一场矿难,丧生了数十条生命,成为商阳近代一大惨案,从此之后它便逐渐衰落了。加之近几年煤矿行业的大力发展,周边开始出现其他煤矿,陆陆续续有人搬出陕甘煤矿的家属区。陕甘煤矿终于成为了一代历史。

与它同气连枝煤矿文工团,兴衰自然与它一致。虽然还有一些政府资金上的支持,但总体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加上朱芳婕年纪也大了,管理上难免有所疏漏,门庭冷落自然就成了常态。

听到这里,宋知时有些沮丧,他知道这个文工团是朱芳婕一生的心血,如今这副模样,肯定不是她想看见的。

彭素涛、周和平、何皎皎……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在脑海里闪过,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在不在团里。

宋知时感觉手心传来一阵热意,他往桌子底下一看,原来不知何时,顾淮已经悄然握住了他的左手。

坚定的手感仿佛在传达一个信念——不论如何,还有我在。

宋知时默默回握住了对方的手。

索性他现在已经回来了,以后如何发展就得看他的了。

其实宋知时之所以全力支持顾淮的事业,除了他本身喜欢这行以外,还有就是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陕省将会挖掘出一种新兴煤炭,它将取代现有的低品质煤炭,开辟煤炭产业的一条新道路。

宋知时记得,前世顾淮就是投资了一家这样的煤矿,积累了原始资金,后来成功转型新能源,当然,其中也不乏他长远精准的眼光。

煤矿挖掘非一朝一夕,索性顾淮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两人干脆在商阳又买了一套房子,准备全心全意打拼自己的事业。

买了房子以后,两人算是彻底在商阳安家落户了。紧接着宋知时回文工团,顾淮开始留意政府煤矿拍卖,两人各忙各的,彼此不打扰,却也丝毫不影响感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