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2/2)
看来只好去找那些大户了,让他们匀出一些地来,到时就算没有什么收成,也不会对他们有太大影响。
现实也如这些县令预测那样,那些普通农人听说有良种,他们可以去县衙免费领取回去栽种时,丝毫不动心。
玉米是什么,从来没听说过。
土豆又是啥,什么,能亩产上千公斤,你们这些当官的,看来个个都没种过地哦,我们家几辈子农民,就没听说过有这等产量的粮食的。
哎,看来这些当官的不行啊,连农事都不清楚。
也有那心思活泛的,听说县里那些地主都领了这些良种去栽种,便也拿了些回去,不过也不敢占自家的好田好地,只把这些种子按着县里田官说的方法处理了,栽到了田坎上或是菜地里。
这些人本想着,这些所谓的良种要是能和普通种子一样,有个百把斤收成,也算是好的,这样以后也能多一样粮食,谁知道,后面那土豆挖出来的时候,一串连着一串,还个个如拳头般大,上秤一称,亩产真的达到了上千斤。
天爷啊,他们当初怎么就没有多拿点种子回来。
而且他们这还是随便种在田坎荒地里的,这要是种在那上等肥田里,产量不得更高?
这些农人真是又开心又后悔。
而旁边那些围观的,家里又没有种的,此刻心头更是呕血。
自家当初为什么不去领种子呢,种子还是免费的,居然能有这么多粮食啊,天爷,就这样没了啊。
不过今年是没了,但还有下一年啊,不行,自家的地明年也要种上这土豆,有那脑子转得快的,飞快朝县衙跑去,生怕去晚了衙门就没有了。
不说普通农户看到这等收获时的欣喜若狂,就连那些地主,也被这新良种的产量惊呆了。
他们这些人虽说田地多,但要让他们一下拿出十几亩甚至上百亩地出来,种那谁都没听说过的东西,他们也是不情愿的。
要不是县里下令,让他们必须栽种,还和他们签了承诺书,说届时地里的所有收成,官府都会出钱买下,他们实在却不过面子,才交代
没成想这次县令居然没有骗他们。
这可真是万年难得一见的良种啊,下等地里居然都有如此高的产量。
想到县里大部分百姓都还没有种上,若是他们将这些良种拿出去卖,哈哈哈,那些富户心里真是笑开了花。
只是还没等他们将这些粮食收进自家粮仓,县衙的人就来了。
这个时候他们才想起,当初说好了,这第一年的产出必须是要卖给朝廷的。
当时还是县令再三说好话,他们才不情不愿的签了那承诺书,如今想来,真是悔不当初。
这样的情况在大周各地都有上演。
不过也有那么一两个精明的,当时没有签那承诺书,此刻见到其他地主的悔恨,都无比得意自己当初的选择。
而各地的县令们呢,看着收上来的,几个粮仓都装不下的粮食,脸上真是笑开了花。
转头再看看那些地主们悔不当初的表情,想起当初让他们栽种时的各种不情愿,不由出了一口恶气。
他奶奶的,让你们当初不相信本官,现在吃亏了吧。
要说第一年是有良种,但大家不愿意种,那么第二年,就是良种不够分了。
虽然朝廷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才和那些大户签订了承诺书,将他们第一年收获的粮食都买了回来,挑出其中好的作为种子,但良种还是不够分。
毕竟所有人都已经见识到这些良种的产量有多高。
大周的农户只要有地的,就没有不想要这良种的,甚至那些没地的人家,在听说这良种不挑肥力,在刚开垦的荒地都能长成后,也想要买一些回去。
到了领良种那几天,各地县衙门前都是长长的排队的农人。
有的人甚至在县里亲戚家借住了半个月,就为了来提前排队。
排队时还能经常听到有人讲,哪个县又有人为了领良种打架了。据传有个万竹县的人,仗着自己在衙门里有人,领良种时插了别人的队,结果被后面的人群殴了,被打得鼻青脸肿不说,腿还被人踩断了,因着人多,最后也没找出是谁干的。
终于在第三年,所有大周百姓都种上了土豆玉米红薯。
而这一年的秋天,所有的大周人看着自家交完税后,仍旧装的满的不能再满的粮仓,脸上都笑开了花。
也是这一年,大周突然公布,原来这些良种都是巫娘娘赠给大周的。
他们皇帝年轻时就饱受饥馑,深知饿肚子的难受,如今上位后,不想他的百姓再受饥荒之苦,于是连跪三天,日夜恳求,才得到了仙人赠粮。
大周的百姓不由感叹,他们皇帝真是大好人啊,要不是他去跪求巫娘娘,他们如今也不能有这么多的粮食。
感谢皇帝,感谢巫娘娘。
秋收完成后,大周各地百姓便自发的给巫娘娘立庙塑像,同时不忘将新收的粮食给巫娘娘献上一份,以此感谢巫娘娘赠良种之恩。
也是因此,沈仙仙的感谢值才会突然收到如此多的感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