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 第11章 弘历,你怎的这般不懂事?!

第11章 弘历,你怎的这般不懂事?!(2/2)

目录

十全宝宝弘历:……,不得不说,论扎心还得是你,我只是给柴荣的伤口上撒盐,你倒好,虾仁还要猪心啊!!

大明,永乐帝位面。

朱棣转头看向姚广孝:“这么一说,这柴荣岂不是绝后了?那要这“丹书铁券”有何用?”

姚广孝一边转动着手中的佛珠,一边微微掀起眼皮:“北宋文学家王巩在《随手杂录》中记载,后来赵匡胤将柴熙让过继给了潘美,然后改名潘惟吉(也有人说他为了躲避赵匡胤的追杀而隐姓埋名)。有人说赵匡胤将柴熙诲过继给了越国公卢琰。这二人是否有血脉后裔流存,如今也无从探知。若是柴熙让、柴熙诲已经被赵匡胤过继给他人,且改名换姓记入族谱。即使他们二人真有后代存活也与后周柴家没有分毫的关系了。”

后周世宗柴荣:“赵匡胤,你就是这么善待我的儿子们的?哔哔哔!赵匡胤你听到了吗?我哔哔哔!!”

后周太·祖郭威:“柴家真正的后人都没了,你赐“丹书铁券”给谁用?赵匡胤,你还是留着给自己吧。”

永乐帝朱棣:“我看到有些史书说柴熙让、柴熙诲已经被赵匡胤过继给他人了。那么即使有后裔,也与柴家没有任何关系。”

宋太·祖赵匡胤:……不会说话,就少说一点儿。

后周世宗柴荣:“赵匡胤,我真是瞎了眼。我实在是想不通,我待你如兄弟,可你居然还能做得出灭我之国、绝我后裔的事情来。”

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就是,这事儿连我这个蒙古人都看不下去了,亏他还生活在讲究“忠孝仁义”的礼仪之邦呢。只能说,你们这些当皇帝的,心都脏!”

始皇帝嬴政:“??蒙古人?再给你一次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

汉武帝刘彻:“赵匡胤是赵匡胤,我们是我们,别把他和我们混为一谈。”

唐太宗李世民:“不错,注意言辞。我们跟他不一样,干不出这种事。”

大唐。

长孙皇后看着自家夫君发出的评论,陷入了沉思,是啊,你干不出这种事,那玄武门之变和后宫的杨妃……

元世祖忽必烈:“哈哈哈,那什么,我是说,赵匡胤忘恩负义。心太脏!”

既然各位皇帝们都猜出第九位明君是何人了,柳洹也不再遮遮掩掩、故作玄虚,直接换上了赵匡胤的本名。

【《宋史》记载:显德七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

夜幕降临,赵匡胤的亲信在士兵中散布消息:“今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大破敌军也无人知晓;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兵北征。”士兵们瞬间被舆论煽动,都认为这个做法很可行。

翌日,正月初二,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心腹赵普将提前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佯装醉酒后刚清醒的赵匡胤身上,并高呼万岁,对他行跪拜之礼,当场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赵匡胤假做推辞,言语和神色中全然透露出被逼无奈:“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都一齐表示“惟命是听”。

于是赵匡胤当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后便率领大军调转方向,返回后周的都城开封,迫使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

至此,后周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随后十余年间,赵匡胤先攻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南汉,收取江南,巩固了北宋政权。

值得深思的是,契丹和北汉联军南下之事仅在《宋史》有载,而辽国的《辽史》却未曾记载此事。】

屏幕上,“陈桥兵变”的画面也逐渐浮现。

辽圣宗耶律隆绪:“若是我没记错,那年辽国发生内乱,穆宗皇帝杀耶律李胡父子。辽国一直忙于平定国内叛乱,为了庆祝平乱成功我们还举行了祭祖,此时我们后院起火自顾不暇,又怎么能分出心神去攻打后周?”

辽国萧太后:“并且在宋史中,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后就去了开封,如果辽国当真南下,他身为新帝难道不应该先来和辽国作战吗?按理来说,赵匡胤刚刚称帝,更应该用这场战争展现自己的神勇、赢得民心才是。”

大宋。

赵匡胤面色僵硬,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自导自演的“黄袍加身”会在历朝历代上演。更没想到辽国萧太后母子也在观看盘点,竟然还亲自评论。

若是他生活现代,就知道有一个词语可以恰当的形容他当下的处境——社死现场。

宰相赵普、晋王赵光义的神情也极不自然。

这事儿做出来是一回事儿,可在历朝历代面前表演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大宋各个位面的皇帝们:……不好,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公开处刑最为致命!!

希望后世的皇帝们能看懂我们的眼色,多做事、别开腔,若能口下留情,那我们还是朋友。

作者有话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