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刘彻@李渊:先把话说清楚,把江山交给谁?(2/2)
刘彻@李渊:“先把话说清楚,把江山交给谁?你的太子不是李建成吗?昨天李世民上榜时,你还唉声叹气的回忆李建成呢,我可都记得一清二楚。狗头”
唐高祖位面。
李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暗自琢磨,我已经透露了这样多,二凤应该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吧?
还有,我昨天回忆建成了吗?
我怎么不记得,一定是汉武帝记错了,我才没有。
在我心里,英明神武、为大唐开疆拓土的二凤才是唐太宗的不二人选。
嗯,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再说了,我那是透露吗?
皇帝的事怎么能说是透露呢?那是说漏嘴,说漏嘴了。
唉,我这般看重他,也不知道二凤能不能理解我这个当父亲的意思。
他焦躁不安的在大殿中踱来踱去,而后,仿佛想到了什么,他扬声道:
“去,将宫中最好的疗伤药给秦王送去,挨了一顿鞭子,伤筋动骨的,日子还长着呢,可不能落下病根才是。”
这……
听了他的话,大殿中的宫女太监们都震惊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那可是秦王李世民。
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秦王李世民。
刀光剑影,乱矢如飞的战场都奈何不了他。
而今,只是一顿鞭子,就能让他伤筋动骨、落下病根?
宫女太监们小心的用余光偷瞄李渊的神色,差点要传太医来为他瞧瞧,看看是否是生了病。
那可是秦王李世民啊,你以为他是纸糊的?莫不是在开玩笑?
不过,瞧着陛下脸色如常,在转念想到近日朝堂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这些宫女太监们也若有所悟。
他们不再多言,当即领命而去。
看着太监和侍卫们取了伤药往秦王府而去,李渊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他站在兴庆宫中遥望秦王府,口中低低的说道:“我已经暗示的如此明显,二凤又不笨,他应该能领会我的意图吧?”
而此时此刻,历朝历代的人们都被李渊的骚操作惊呆了。
评论区也炸开了锅:
赵匡胤(十大帝王):“我悟了。啧啧啧,没想到高祖皇帝竟如此果决,倾心培养数十年的嫡长子啊,说废就废了?”
雍正@赵匡胤(十大帝王):“宋太·祖啊,瞧瞧人家。这才是建立大唐、身为开国之君的风范,不像你,连个赵二都解决不了。”
赵匡胤(十大帝王)@雍正:“你,你,牙尖嘴利,休要坏我帝心!”
雍正:“呵。说起来我皇阿玛也做事果断,先太子也是嫡子,还曾被皇阿玛亲自抚养,那感情,非比寻常。可最后,还不是说废就废了?只不过,是废而复立,立而复废就是了。害得我白白蹉跎了一段时日,没有一日当过名正言顺的大清太子。”
康熙位面,御书房内。
看了雍正的留言,玄烨脸色一白,探头注视着身侧满脸肃容的胤禛,他难免暗自寻思。
这话是什么意思?没当过名正言顺的大清太子?
你这是在怨我?
真是欠教训!
他忍住心中的怒意,脸上含着一抹淡笑。
康熙@雍正:“老四,你这是在怨我?”
雍正@康熙:“皇阿玛误会了,胤禛绝无此意。”
康熙@雍正:“那你平白无故的,提此事作甚?”
雍正:……
乾隆位面。
弘历打开宝匣中的印章,满意的盖在自己的大作之上。
看到皇玛法和皇阿玛的拉扯,他古怪一笑。
乾隆@康熙:“皇玛法有所不知,因为皇阿玛从未被列过立为太子,所以他继位之初,皇叔皇伯们一直质疑他的皇位来历不正,还说皇阿玛篡改了您的遗诏,将“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天下百姓们也议论纷纷,让父皇焦头烂额,备受诟病。”
康熙:“有此等事?真是一派胡言!我的传位诏书是用繁体字写的,十和于根本就是两个字,这怎么改?更何况,大清的诏书是用多种语言书写,怎么可能改的不露丝毫痕迹?”
康熙@雍正:“是哪个兔崽子在质疑我的旨意,你说!看我怎么收拾这帮不孝子!”
雍正@康熙:“回皇阿玛,是老八老九他们几个,他们逼得儿臣不得不写文章自辩,让天下百姓看足了笑话。”
康熙位面,御书房内。
玄烨心中的怒气渐渐消散,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难怪老四心心念念的记着太子之位。
他叹了一口气,既然最后是老四成功继位,还将大清治理的有模有样,这太子之位,提前给他又有何妨?
玄烨定了定心神,走到胤禛身旁,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头:
“老四啊,真是苦了你了,朕择日就宣旨,立你为太子,也好绝了他们的的心思。”
专心练字的胤禛也没想到还有这般意外之喜,送上门的太子之位,他自然不可能拒绝,可也不能表现得过于热切。
“旦凭皇阿玛安排。”
“嗯。”
玄烨满意极了,他心中欣慰不已,不愧是表妹养大的儿子,就是懂分寸,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