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2)
第31章
第二场小合战如期而至,战前教卒仍是仅告知敌情而不多言。
敌军人数有一百五十人,比前一场好上些许,合战之地依旧是平原,但双方被三十尺宽的河分割,想攻打敌军必须过河。
这对于我军而言很不利。
我军人数劣势,擅长进攻,防守上奇兵三十一人没办法参与,远不如进攻,且一昧防守肯定不行。敌军人多,必会将旗帜留在河对岸,派大部分不死兵分成几队同时渡河,我军要一边保护旗帜一边迎敌,不仅束手束脚,还会因人数差拦不住敌军占领河岸。奇兵想绕开敌军也很难,因为在这种过河即威胁旗帜的情况下敌军不可能忽略奇兵。
不先攻会被耗死,而先攻就要一边进攻一边尽可能牵制敌军,延缓他们渡河夺我军旗帜的脚步。
若是单纯对攻不防守,人少的一方很难比人多的一方更快夺旗,除非个个都能在不杀人的情况下一打二,还得团结一致集众之力。
此外,我军先渡河,敌军肯定是在岸上以逸待劳,或者让弓兵于我军半渡时齐攻。待我军上岸,敌军不会等我军重整阵势,我军阵型凌乱,疲惫不堪,若无意外必是无法在敌岸占据登岸阵地。
该怎么办?
林骁苦思冥想,似乎除了派出前锋抢占河岸外没什么好办法。
前锋必须勇武过人,气力充足,能够拖住敌军,还必须做好被牺牲的准备,在河岸耗费过多气力,恐怕难以再突进争抢敌军旗帜,也就是此次合战与最大军功无缘。
不过,这并非完全是坏事,抢占河岸的前锋约莫会被敌军忽略,敌军会以为我军前锋力竭,无法威胁旗帜,从而产生松懈。如若能抓住机会,未必不能立功。
思及此,林骁下定决心,召集暂且臣服于她的人,将想法尽数告知。
不出所料,另两组人并不看好她的谋策。
“我们需要立功,林组长。”姜商没将话说完,意思却已明了。
他们与林骁等人结盟就是为了立功,立不了功,结盟就没有意义。倘若当了这前锋,九成可能是止步于河岸,没力气立功,只有一成可能是敌人松懈,有立功机会,但不一定能立功。
太过于冒险,不管是姜商还是不说话的张天石皆是偏向于求稳,他们难以赞同林骁剑走偏锋的谋策。
“不如请正军派人做前锋,我们跟随,到了对岸迅速成阵突入敌军,只要快些夺旗,正军不会耗费过多气力。”姜商提议道。
林骁摇摇头,说:“不行,正军如果不能引走敌军大部分兵力,凭咱们几个突不进人墙。前日合战我组能夺旗的关键就在于敌军被引走大部分注意,忽略了我们,否则我们再厉害,于人数不能减少的情况下也没办法靠蛮力夺旗。奇兵只有先隐藏,等待时机,钻敌军空子,才能发挥作用。”
“而且,前一次合战我军虽败,但奇兵出了一次风头,敌军只要不轻敌,就一定会防备奇兵,这次咱们想突进去会非常难。”
林骁的话到底是让姜商与张天石目露挣扎,可离松口妥协还差着一些。
僵持之际,王踵武开口,推波助澜。
“我等无须真的力竭,只要能骗过敌人就行。”稍顿,他提醒道,“我等能急行百里,而敌军不知此事。”
换句话说,奇兵的气力比敌军所预计要多得多,当敌军松懈时,奇兵必然留有余力。
“好,就如此做罢。”姜商率先松口,张天石随之点头。
接着几人又商议一番细节,与正军通了气,让正军选好人,到时接替他们驻守抢来的河岸,要是守不住便只能比哪方更快夺旗了。
不多时,合战时辰到,林骁等人在孙二的带领下前往合战地。
与此同时,正对此方战场的哨塔之上依然有赵谨与东馗愚的身影。
“赵大人今日竟也来看,可是有所在意?”东馗愚的语气暗含揶揄。
赵谨回以冷冷一瞥,不咸不淡道:“某人将奇形怪状之物交与我,我总得瞧瞧那物好在何处,坏在何处,不知己知彼,如何能百战不殆。”
“您总是有合适理由。”东馗愚笑言,“依赵大人之见,此次合战某这奇异之军可否取胜?”
“难。”
难以取胜,非不可取胜。
开战号角刚刚吹响,我方正军即奏响鼓声。
那鼓声激荡,激得人热血沸腾。林骁即刻带着众人冲向河边,只把持旗的西阿星留在我方阵地。
没有管身后正军与不靠谱友军跟不跟,她始终目光如炬,坚定向前。当水没过腰身,对面河岸已是站了一排全副武装的敌人,皆是手持弹弓,弓弦拉紧,只待他们半渡而击。
林骁扬起右手,旋即潜入河底,其后七人尽数跟随,并在河底迅速调整位置,眨眼即成横阵,齐头并进,彼此间留有改变方向躲闪石子的间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