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锋(2/2)
宁扉饶有兴趣,阅读过后,发现其中有些观点是他曾经和王叙谈到过的,其他,则是笔者本人根据超级英雄片的发展轨迹和近几年在市场中的表现分析得出的结论,很有点东西。
宁扉打电话给王叙,王叙也不隐瞒,直言:“是我朋友,她说要干票大的,我给了一点小小的建议,怎么样,不错吧,嘿嘿。”
“见解独到,确实不错,有一些我没考虑到的问题,她也考虑到了,给了我很多启发。”尽管有先宁扉一步看到《AC·HERO》成片的原因在内,宁扉仍旧不吝夸赞,试探着问,“怎么,有想法跳槽吗?”
宁扉以为对方用这种方式向他递投名状,没想到王叙摇头:“没有。她考上家乡的教师编制,不干了,准备回老家享福了。”
说是享福,宁扉明白,在大城市打拼过后,没有做出一番成绩,最后选择回老家,等同放弃梦想,尤其对女性来说,不仅仅是对现状的妥协,更是对人生的妥协。
“可惜了。”宁扉由衷感叹。
不止转行可惜,窝在Q站做影评人也可惜,按宁扉的眼光,有这样的见解,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制片人。
听出宁扉语气中的遗憾,王叙挑眉:“我也觉得,你可以想办法把人留下呀!”
“好,我考虑一下。”
宁扉答应下来,挂上电话,又看了一遍影评。
尽管对超级英雄片持抨击态度,出发点还是十分客观的。
文章分析了超级英雄片在国内市场崛起的原因——有成熟的工业化流水线支撑,质量稳定、特效炸裂是其一。
其次,国内电影市场常年被资本把持,烂片扎堆,为超级英雄片的火爆反向助力。
有关超级英雄片的问题,以《AC·HERO》为例,尽数在后文中体现。
首要问题,直指宣发公司大力宣传的剧情。
笔者没有忽略客观事实,不吝对《AC·HERO》剧情线的赞扬,比以往几个系列进步不少,但也仅仅是和超级英雄片比,没有优秀到在所有影片中脱颖而出的地步。
文中谈到即将同期上映的《一夜绒花》,因为没有成片参照,替用了《一树银花》来分析,直言如果《一夜绒花》有《一树银花》一半的水准,那么《AC·HERO》也是打不过的。
至于原因,非途文娱的花系列影片剧本过硬、业内少有匹敌是其一。
其次,关乎到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差异问题,从语言习惯方面可见一斑。
国人其实是不习惯国外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的,包括电影。
大多数人,观看外语片,一开始都很难入戏。
对外国人脸盲是原因之一。
此外,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大环境下,导演的侧重点和表现手法亦有很大不同,导致国内的观众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沉浸到剧情里去。
好在艺术始终是共通的,对外语片来说,有足够大的亮点,一点小问题瑕不掩瑜,加上国内近两年鲜少有佳作问世,无从对比,让观众暂时忽略了外语片的小瑕疵,极尽追捧西方大片神话,这是超级英雄片火爆以来,业内从没有人看到和提及的一点。
但现在同期有《一夜绒花》,同样优秀至极,很可能更胜一筹,外语片不再独占鳌头,而是有了对比,那么观众对国外大片的追捧必将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宣发公司把《AC·HERO》的剧情线拔到一个不能再高的高度,让观众期待值暴涨,抱着这样的心态,看到马马虎虎只略有亮点的成片,必然失望,很可能直接影响整部影片的评价,评分起码低个1-2分,关于这点,和宁扉最初的猜测不谋而合。
第二点,选角问题,启用太多有色人种,颜值普遍不高,国内观众怕是不吃。
笔者强调,绝对没有歧视有色人种的意思,而是影片过于政治正确,无视角色人设,硬塞有色人种演员,仿佛只为完成任务,这和国外政治环境的大风向也有关系。
然而对国人而言,黄种人在国际上也是备受歧视的对象,自身的权益还没得到很好的伸张,对其他有色人种,实在给不出太多的怜悯。
种族话题过于敏感,文章没有大篇幅展开,只戏谑地提了一嘴——要说当代国人最深入人心的特质,必是吃货和颜狗无疑,不能没有美食,不能不看美人,唯二人设永不倒。
宁扉看到这里,忍不住笑出了声,不得不说,非常形象,他也同意。
末尾,则是一个更加沉重的问题——战争创伤。
《AC·HERO》的主角经历过二战,有不死的超能力,尽管故事发生在现代,中间时不时穿插有关战争画面的闪回,似乎想靠战争的话题,让电影承载更深层次的思考。
战争对A国民众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痛,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换个角度,A国在那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始终是列强一方,是开启国人近代屈辱史的直接加害者!
要观众在纯A国视角的反战电影里找到感动点落泪共鸣,笔者直截了当发言——对不起,做不到。
宁扉啧了一声。
若《AC·HERO》真如这篇影评所说,那么未来和《一夜绒花》的争锋,就不用愁了。
感谢:
读者“清晨在夏天”,灌溉营养液+22021-08-090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