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1/2)
惊蛰
今日是个好天气,天空看不见云。昨夜入睡,半夜脚丫子伸出了被子之外——天热了,冬天走远了。
芍娘与宫娥开始整理衣橱,把冬季所穿的厚衣物都拿出去暴晒,帷幔撤下,换上鹅黄的纱幔,厚厚的冬被抱走,铺上轻便春被,兔毛靴子拿出去晒晒,绣鞋拿出来。轻丝罗衣装进衣橱里,披帛都挂在架子上。
炭火盆、小暖炉都妥妥的收起来,感谢它们为冬日带来温暖,从今日起,好好的在箱子里睡一睡罢。
阿言领着一些宫人换窗纱,林山卿便帮张大厨整理食材。
他从木桶里捞出几条鱼来,说今日来一份鱼头火锅。
林山卿去翁老的花圃里转一转,他种了一畦菜,嫩油油的小白菜,让人忍不住掐一掐。
林山卿拔了一些放在竹篮里,走回去动手整理。
东宫内有一口井,冬日总是结着冰,如今化了冻,井水是暖的。
此时东宫之内,竟无一个闲人。人人都在忙碌,忙的自在安然。
张大厨开始腌鱼头了,剩下的鱼用于煮汤,放姜片,辅以紫菜虾米,汤汁煮成奶白色。
林山卿将菜洗完,鱼汤也成了。张大厨给她盛了一碗汤,转身开始煎鱼头,鱼鳔洗净,也一同入锅煎,这个可比鱼肉有嚼劲。
葱段,辣椒段,白酒,花椒,浇热油,入水焖煮,小火炉燃起,鱼头都盛起,架在火炉上,小白菜丢进去,成了!
他又转身去墙边坛子里拿出酸萝卜,萝卜入坛四五天,又甜又脆,正当吃。
去岁雨天多,宫中湖内涨了水,螃蟹爬到岸堤上,螃蟹瘦小,御厨嫔妃们瞧不上,张大厨可不以为,他提了小木桶,沿岸捡螃蟹,回来洗净处理好,熬了一坛螃蟹酱,滋味醇美,乃佐饭妙品。
鱼汤浇在米饭上,一勺蟹酱一勺饭,美不可言。
饭罢食奶白色鱼汤,不腥,很鲜。
张大厨擦着手站在殿外笑呵呵问:“太子妃,这顿饭吃的快活么?”
“快活极了!”
他很满意,回至厨房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慢慢儿饮。
江风旸没有享用到这一顿快活的饭,他与周南在书房看紫阳县地方志,此地发生了旱情,是当地有史籍记载以来第一次,江鄢将紫阳县春旱一事交由了太子处理。
天公不作美,人间也难为。紫阳县没有应对旱情的经验,一时有些不知所措,此地多良田,若是因为旱情误了农时,损失颇大。
江鄢对农事并不擅长,他最得心应手的领域乃是军事,但他懂得任用贤良,故将此委以江风旸。
此前对于政事,江风旸多是提出意见,他常道自己是在纸上谈兵,如今该来见见真功夫。
周南去洗马处寻出了关于紫阳县的史籍,整整一大摞,有些甚至是孤本,他就与江风旸坐在桌边慢慢翻看。
江风旸正在绘地图,低头良久,脖颈有些酸痛,他打算回紫云阁歇一歇。
一路春风柔和,柳梢生了新叶,万物好风景。
他本是想回紫云阁,可不知为何,双脚走向了露华殿。
院内晒着帐蔓等物,宫人们还在浆洗。他扫视一番,未见林山卿身影。
是阿言先发现他,恭敬行礼:“殿下。”
他颔首,问道:“五娘呢?”
“在殿内画图呢。”
画图?那真巧,江风旸提步走进殿内,想看一看林山卿的图绘的如何了。
她殿门大开,他站在台阶下便能看清她动作。
她在地上画图,眉间微蹙,一派专心致志模样。
她动起来,有时闹腾如顽童,静下来,似由礼之的工笔仕女图。
林山卿没有察觉到江风旸的来临,她整颗心都放在绘图上,绘的是汝歌街巷。
芍娘在一旁研墨,她瞧见了江风旸。方想出声,江风旸已将食指竖在了嘴唇中央。
她明了,没有惊动林山卿。
在台阶外站立片刻,他起身离去。紫云阁还是林山卿布置过的模样,物品的位置分毫未动。
陶瓶内放了迎春花,嫩黄的花瓣使人怜爱。
他走到小榻边小憩,窗户都大开,让春光都进来。
林山卿得知江风旸来过时已是黄昏,街巷也已绘完,她便带着画卷与阿言一同去紫云阁。她迫切的想要与江风旸分享,想要给他看一看。
还未到紫云阁,一位姑娘踏出门槛,伸手挡在她面前。
“王姐姐正与殿下叙旧,姑娘请留步。”
王姐姐?林山卿不知是谁,擡头看她。
阿言道:“这是太子妃,还请姑娘将手放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