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 第1673章 这才叫情满四合院

第1673章 这才叫情满四合院(1/2)

目录

六七年的春节,像一位裹着银狐裘的贵客,踏着狂风暴雪的节奏,悄然临近京城。

京城被一场接一场的狂风暴雪笼罩,整个城市宛如盖上了一床厚厚的白棉被。

四合院的青瓦上,积雪堆得足有半尺厚,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

街坊们每天清晨打开斑驳的房门,掀开厚重的棉被帘出来,总要先抬头打量自家屋顶,眉头拧成疙瘩,提心吊胆地查看自家屋顶。

那脆弱的房梁,怕是经不住这连日暴雪的重压,生怕那厚厚的积雪压垮了久经风霜的房梁。

雪霁初晴,四合院便热闹得如同沸腾的饺子锅,看起来比往年还要热闹。

各家各户搬出锈迹斑斑的木梯,男人们裹紧打着补丁的棉袄,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爬上屋顶。

铁铲刮擦瓦片的“刺啦”声,混着粗粝的吆喝,在院子里此起彼伏。

不知道为什么,没了老易家,搅屎棍贾家,许大茂,以及聋老太后,年味不减反增。

日子可比电视剧里的同时期,可强太多了。

孩子们能光明正大的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大人们攒了一年的工资,票券,到了年底,也敞开消费,鸡啊,蛋啊,鱼啊,肉啊,可以光明正大往家拎,没有丝毫顾忌~!

条件虽然艰苦,但不是说到过年时候,年夜饭这一顿,都供应不上,毕竟是京城,老刘现在还一天能吃上一枚鸡蛋呢,但凡家里有个正式工,不至于连块八两毛钱的肉菜都买不起。

只能说,当真正身处这个时代才会发现,电视剧里,四合院里的各家各户,那都在故意藏着。

为什么说是故意,只能说贾家这个搅屎棍,威力太大了,加上易中海时不时的盯梢,谁家敢吃好的,但凡吃好点,都得担心,被中院的给当肥猪宰了。

没了易家的时候,过年还稍微掩饰一点,现在连贾家俩寡妇都没了,谁还藏着掖着,吃顿好的,大人高兴,孩子们也高兴。

中院贾家的老宅愈发破败,坍塌的兔子窝豁着大口子,荒草从砖缝里钻出,覆着薄雪,像极了老人没了牙的嘴。

贾家的屋子自从搬走后,便再没了人气,只剩空荡荡的廊下,冰棱垂得老长,在风里晃荡。

窗户上雾蒙蒙,屋里头黑漆漆,以往喜欢躲在窗帘后面瞧人的那双阴鸷的眼珠子,早已不知踪迹。

透过厨房窗户玻璃的,能看到屋内西南角塌了个大口子,就是贾家厨房位置,房子一旦失去了屋主的温养,破败的速度,那是肉眼可见。

院子中央,孩子们像撒欢的小兽,在雪堆里打滚。

他们把小鞭炮塞进雪洞,点燃后撒腿就跑,双手紧紧捂住耳朵,眼睛却贼亮地盯着冒烟的雪堆。

“砰!”的爆响惊得树梢麻雀扑棱棱乱飞,西跨院的两头骡子也吓得直尥蹶子。

刘茵站在房门口,围裙上还沾着面粉,眉头皱成了个“川”字。

今晨热水炉不知怎的熄了火,她蹲在炉子前鼓捣半天才重新生起,头发梢还沾着煤灰。

更让她揪心的是,刘强刘雷兄弟俩忙完冬储菜早回了老家,儿子去了新中街住了,如今院里没个帮手,她时不时就往西跨院张望,生怕哪个调皮蛋把鞭炮扔进去惊了牲口。

正念叨着,院门口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李峰推着二八自行车,大梁的椅子上绑着个粉团子似的小人儿,正是又长大了些的慧慧。

小姑娘戴着白绒棉帽,帽檐上的红绒球随着颠簸欢快跳动,粉色碎花棉袄把她裹得像只圆滚滚的小熊猫。

“奶奶!”

慧慧刚被李峰抱下座位,就迈着小短腿扑进刘茵怀里,奶声奶气的呼唤甜得人心都化了。

刘茵脸上皱纹都笑开了花,在孙女冻得通红的脸蛋上“吧唧”亲了一口,却被慧慧急着推着往西跨院拽。

“骑大马!骑大马!”

小家伙惦记着那两头骡子,自从骑过一回,连爸爸自行车上的小座椅都瞧不上了,对于孩子来说,冰凉凉的座灯,没高头大马有吸引力。

刘茵看着宝贝孙女要骑马,立马摘下了围裙,乐呵呵的带她过去。

过年过的就是喜庆,四合院的妖魔鬼怪总归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李峰从棉袄内袋掏出烟盒,大方的给院里正在忙活的爷们散烟。

哪怕屋顶上的阎解放,都抛了一支上去,又塞了一根给眯着眼在一旁候着的阎埠贵。

老阎虽不抽烟,却像得了宝贝似的把烟别在耳朵上,他知道李峰能散的烟,都是好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