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离开2(1/2)
接着,何雨柱继续推着自行车,走在红星钢铁厂的主干大道上。他的目光扫视着道路两旁的树木,这些栗子树和葡萄树,让他回忆起了许多往事。
这些树,是他在刚当上后勤处副处长的时候种下的。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如今,时光荏苒,栗子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他自己也从那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人。
想到这里,何雨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个他工作了整整15年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与他的经历紧密相连。
于是,何雨柱决定好好再看一眼这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地方。他缓缓地骑上自行车,朝着红星钢铁厂的生产车间驶去。车轮在地面上滚动,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也在诉说着他的不舍。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一号高炉车间时,一号高炉车间的高主任满脸惊讶地看着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何厂长,您不是要走了吗?”高主任脱口而出。
何雨柱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是要走了。不过在离开之前,我想再看一眼厂里的设备,也算是留个回忆吧!”
“希望我下次再来的时候,厂里的设备都能换成更先进的了。高主任,你去忙你的吧,不用陪着我,我看完一号车间还要去其他的地方。”
说完,何雨柱转身开始在一号高炉车间里漫步。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台设备,感受着它们的温度和力量。这些设备,曾经见证了他的努力和汗水,也见证了红星钢铁厂的发展和壮大。
在参观一号高炉车间的设备时,何雨柱的思绪突然被拉回到了过去。他清晰地记得,当初一号高炉车间建设的过程,那时候的他还那么年轻,充满了激情和干劲。
也是他,亲自负责了一号高炉的建设,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经过多轮技术改造之后,一号高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最初建设时相比简直判若两炉。
然而,对于何雨柱这个最初参与建设的人来说,一号高炉最初的模样依然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记忆之中。
当何雨柱漫步到三号高炉所在的车间时,他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很快,得到消息的宋中杰和楚云声匆匆赶到了三号高炉车间。他们远远地望着何雨柱,只见他正认真地与工人们交谈着,神情专注而投入。
宋中杰和楚云声意识到此时不宜打扰何雨柱,于是他们默契地停下脚步,站在远处静静地观察着。
而车间里的其他工人们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宋中杰和楚云声的到来,他们依旧全神贯注地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何雨柱担任副厂长后在红星钢铁厂及下属所有分厂推行的一项规定。根据这项规定,工人们应当将生产放在首位,任何级别的干部到车间视察时,都不得干扰正在进行生产的工人。
同样的,此时此刻,那些正在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的工人们,完全不需要去在意那些前来视察的各级干部们。他们只需要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手头的本职工作上就好,除非钢铁厂有特殊的安排和指示。
这一规定的实施,使得工人们能够更加专注地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除非是万分紧急的特殊事情,不然不得随意叫停正在工作的工人。
就在何雨柱刚刚结束与工人们的谈话,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不远处,竟然发现了宋中杰和楚云声正站在那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朝着那两个人走了过去。
走到近前,何雨柱面带微笑,用略带歉意的口吻说道:“宋厂长,楚副厂长,真是不好意思啊!我本来是打算直接回家的呢。结果走在红星大道上的时候,突然就心血来潮,想要到生产车间里来转一转,所以就这么来了。”
说着,何雨柱还特意晃了晃手中的小本子,接着解释道:“这不,我刚刚把工人们跟我反映的意见都记下来了。正好你们两位都在,也省得我再特意跑去找你们了。”
话音未落,何雨柱便迅速从手中的小本子上撕下了刚刚记录意见的那一页纸,然后递给了宋中杰。
然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何雨柱卸任红星钢铁厂厂长一职的消息,目前只有参加过会议的处级以上干部才知晓,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生产工人们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至于为何工人能够与何雨柱这位刚刚卸任的钢铁厂一把手反映问题呢?这其实与他所制定的另一条规定息息相关。
这条规定明确指出,工人在工作过程中若察觉到任何不合理之处或者有好的创意想法时,都拥有选择直接向各级领导汇报的权利。
这里所说的各级领导,涵盖了从工人的组长到钢铁厂的厂长等所有领导层级。为了激励员工们踊跃地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优秀的想法,何雨柱特别制定了一项奖励机制。
具体而言,如果工人选择越级反映问题,只要所反映的问题并非其直接领导的责任,并且问题属实,那么不仅该工人会受到奖励,其领导同样也会得到相应的嘉奖。
此外,对于那些下属反映问题最多的基层干部,何雨柱还给予了优先晋升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无论是工人还是基层干部,都被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愿意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也正是得益于这种良好的机制,红星钢铁厂及其下属的红星机械制造厂和大地农场才得以实现飞速发展。
宋中杰满脸真诚地凝视着何雨柱,缓声道:“何厂长,我完全能够体会您此刻的心境。这里可是您辛勤耕耘了整整15年的地方啊!”
“就如同我当年背井离乡去参加工作时一般,心中着实有万般不舍。这样吧,接下来就让我陪着您,在这厂里的各个车间好好转一转,也算是故地重游了。”
说罢,宋中杰便引领着何雨柱开始了这场充满回忆的巡视之旅。他们漫步于红星钢铁厂的每一个车间,从原料车间到生产车间,再到成品车间,何雨柱都一一驻足停留,仔细端详着那些熟悉的机器设备和忙碌的工人们。
不仅如此,就连他曾经工作过的食堂,他也特意进去转了一圈。然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他在这里并没有过多地停留,只是匆匆地扫视了几眼,便转身离去了。
就在何雨柱踏入食堂的一刹那,恰好被正在后厨帮忙清洗蔬菜的秦淮茹瞥见。秦淮茹心头一喜,本想开口与何雨柱打个招呼,但当她的目光落在何雨柱身旁主管后勤的宋中杰身上时,她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慌张。
她像触电般迅速低下头,继续专注于手中清洗蔬菜的动作,仿佛生怕被宋中杰注意到自己似的。其实,如果只是何雨柱独自一人前来食堂视察,她与何雨柱打个招呼本也无妨。
然而,秦淮茹心里却有些纠结。她深知宋中杰作为分管后勤的副厂长,在厂里有着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如果自己贸然放下手头的工作,主动去和领导打招呼,万一引起他的不满,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毕竟,在这个工厂里,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往往会对一个人的工作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秦淮茹最终还是决定保持低调,老老实实地继续洗菜。她心想,与其冒险去引起宋中杰的注意,不如安安稳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可惜的是,秦淮茹并不知道,这将是她最后一次见到何雨柱。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她再次与何雨柱相遇时,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在巡视完整个红星钢铁厂后,何雨柱对身边的宋中杰说道:“宋厂长,非常感谢你陪我转了这一圈。接下来,我打算去红星机械制造厂转一转,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你就不用再陪着我了,回去忙你自己的工作吧!”
宋中杰连忙摇头,微笑着说道:“何厂长,您太客气了。刚刚陪您转这一圈,我真是受益匪浅啊!我感觉跟在您身边,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