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五台山的替身文学(1/2)
罗旭在这个大山洞里四处看了看,从供桌
翻了一阵子,自己点了点头,仿佛是印证了什么。
他把兄弟们招过来,几个人就席地坐在供桌边上,为了节约火把,就只留了一支,剩下的都灭了。
罗旭组织了一下语言,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但是他的叙述习惯跟平常人不一样,付宁只觉得自己的耳朵边儿上,圣祖爷、世宗、高宗轮番出现。
弄得他晕头转向的,自己在心里捋了捋,翻译了一下。
按照罗旭的说法,这个隐秘的石窟应该是雍正修建的,而且是没有公之于众的私下里的行为。
一位皇帝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干一件事呢?
那肯定是反对的力量比较强。
这个反对的力量就分几种情形了:
一个是全国人民都反对,他一个皇上,只是开个石窟,弄个造像,不至于。
二是大臣们都反对,有鉴于这位皇上很有个性,能在奏折上写上“朕就是这样的汉子!”,他也不至于偷着干。
那就只有一种情形了,能管着他的人反对。
谁能管皇上呢?
肯定不是老天爷!虽然他们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天子。
那就只有他们的亲老子了!
也就是说,康熙不让他干!
那他都得偷着干,图什么呢?
付宁看了看那巨大的佛像,信仰?
罗旭也抬头看着那佛像,话题突然就转了,“你们知道吗?咱们来的时候,越往这边儿走,我越觉得这山势、地势有点儿熟悉。”
“不是因为这个地图吗?年年除夕大哥都得拿着那个玉佩给咱们看。”
罗旭对着付宁一摆手,“你们也是去过五台山的,不觉得这个地方跟五台山有相仿之处吗?”
要是这么说的话,仔细想想……,还真有点儿像。
“那他干嘛不直接去五台山建这个佛像呢?那才是正经的菩萨道场啊!”
“因为他去不了!”
他们家一直有这么个说法,说是雍正自少年时就颇有佛性,所以康熙怕他被佛祖点化出家了,口头上下过明旨,不许自己这个儿子到五台山去。
“那他干嘛不去别的山呢?菩萨道场又不是只有这么一处?”
“你以为一国之君到五台山去,真的就只是烧香拜佛吗?”
康熙和乾隆都曾经多次到过五台山,在这里他们接见过很多的宗教人士,特别是从西藏、青海和蒙古来的活佛。
这些活佛可不仅仅是宗教符号,他们大多可以直接影响地方的政治走向。
清朝的皇帝们通过他们,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控。
五台山承载的就不只是菩萨道场了,有了更多的政治意义。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一次五台山都没去过的雍正,就显得有点儿单薄了。
“所以他就找了这么个长得像五台山的地方,自己造佛像?这不是自娱自乐吗?”
罗旭一巴掌就拍在付宁后脑勺上了,“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成了年的皇帝!那么多年的帝王心术不是白学的!”
他指着那两箱子书说:“这里面有不少是各地的活佛给世宗皇帝的信,附带着很多开过光的法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