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贞观老臣最后的尾声(第二更)(2/2)
“陛下!”长孙无忌有些苦笑,说道:“阎立德封禅之后,怕也要致仕了,还有于志宁,也是一样。”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低头。
如今在朝中的老臣太多了,这两年因为战事,所以内外调整不大,但实际上有一大批老臣要致仕。
“那么就让杜卿任尚书左仆射吧,他终究是地方刺史都督出身,对地方熟悉,任尚书左仆射合适。”李承乾直接就否了尚书右仆射赵元楷,但实际上,他的用人风格,长孙无忌和李勣也都是熟悉的。
朝中宰相,尤其是尚书左右仆射,基本必须是州郡长官出身。
这样对地方州县,乃至于对整个天下都有足够的了解。
这样才不会被
所以,选杜正伦最是合适。
“之后便是孙伏伽进位中书令,还有许敬宗进位侍中,他毕竟是贞观老人了,也是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做侍中比较合适。”李承乾微微抬手。
“是!”长孙无忌和李勣微微点头。
“至于剩下的官位,一切等封禅之后再谈。”李承乾的眼神有一瞬间不易被察觉的郑重。
贞观已经过了十五年了,这些年逐渐的有大量的贞观老臣致仕,然而到了今日,一个阶段终究要过去。
“至于其他的,让吏部准备吧。”李承乾轻轻抬头,说道:“先将希望告诉群臣。”
“是!”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躬身。
“另外,等到天下诸王到京之后,今年的问政也可以开始了。”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好好的准备一下吧。”
“是!”长孙无忌沉沉躬身,他明白,到时候了。
……
武德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
朝中文武三品以上,站立在大殿左侧,天下诸王站立在大殿右侧。
还有密密麻麻无数的群臣站在在大殿之中。
放在手里的奏本,李承乾看着站立在殿中,神色惶恐的庄王李凤,面色冰冷的开口道:“传旨,庄王李凤贪暴,罢黜一切官职,勒令终南山修行思过,无旨不得回长安。”
“臣领旨。”李凤面色苦涩的拱手,他已经准备万全了,可是还是有些事情被皇帝看出了端倪。
李承乾直接摆手,李凤这才返回到班列之中。
李承乾看向群臣,淡淡的说道:“传旨,以燕王李玖遥领寿州刺史,以幽州录事参军郑玄果为燕王长史,寿州长史,明年开始,寿州诸奏报,传燕王一份,明年年底燕王参与问政。”
李玖从班列之中站了出来,神色肃然的拱手道:“儿臣领旨,谢父皇隆恩。”
李承乾微微摆手,李玖这才退回班列之中。
李承乾目光扫过诸王,神色严肃的说道:“地方行政,不仅要对民,也要对官对吏,行事要守法受德,不得严苛责骂,比如奴仆,不然被罢黜,闭门,甚至流放,也在指掌之间。”
“臣等谨遵圣训。”诸王神色凛然。
太子李象站了出来,拱手道:“请父皇息怒,虢王虽然错,但业已责罚,便已算过去,诸王必定汲取教训,仁政爱民。
父皇贤明仁德,明允公正,诸王敬服,如今虽有小瑕,但不掩诸王行政明确,诸州大治,儿臣请父皇奖赏诸王。”
“准!”李承乾微微点头。
“多谢陛下!”诸王终于放松了下来,目光带着感激的看向太子。
这个时候,李象继续躬身道:“启禀父皇,如今诸王任职地方,谨遵圣令,和睦地方,也算盛世气象,故而儿臣谨代诸王,请父父皇封禅嵩山,以使江山稳固,帝业宏达,宗室贤达,用命天下。”
“臣等叩请陛下封禅嵩山,以使江山稳固,帝业宏达。”诸王在一瞬间齐齐跪了下来,然后沉沉叩首。
左侧诸相,诸尚书,还有整个朝中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全部都齐齐跪了下来,沉声道:“臣等叩请陛下封禅嵩山,以使大唐万年,江山万年,陛下万年。”
轰然的声音在整个大殿内外响起,震荡不休。
“你们啊!”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跪倒的群臣,轻叹一声,目光抬起,看向殿外,许久之后,他才轻声开口道:“诸卿用心如此,朕亦不好反驳,便如此吧,明年封禅。”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的脸上顿时满是笑容。
“都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看向一侧道:“舅舅,以你为封禅大使,总领一切,然后和礼部、太常寺商定封禅时间和仪式,朕要去祭祀太庙,禀告父皇和皇祖父封禅之事,他们的儿子,孙子,今日终于也走到了封禅的一步。”
“是!”长孙无忌,李百药,还有卢承庆三人齐齐拱手。
“好了,就这样吧,朕先去太庙。”李承乾说完,然后从御榻之上站起,然后走下丹陛。
群臣齐齐拱手道:“恭送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迈步走出了武德殿。
张阿难跟在一旁,神色谨慎。
四周的群臣虽然低头,但欣喜之意溢于言表,封禅,就等于他们的名字也会将在史书上留下光彩的一笔。
李承乾刚刚走到了大吉门前,就看到苏淑神色匆匆的从对面走了过来。
李承乾不由得微微一愣,封禅之事虽然不小,但诸事早定,也用不着她这个皇后直接过来吧。
“参见陛下!”苏淑对着李承乾满脸喜色的福身,道:“陛下,太子妃刚刚确诊有孕了。”
李承乾一愣,随即脸上满是喜意,微微摆手道:“去告诉太子,大唐传承有序了。”
“是!”苏淑笑着起身,然后转身朝着武德殿的方向而去,很快,那里就传来了一片欢呼声。
李承乾笑着抬头,看向头顶白云。
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