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在清朝干野神2(2/2)
好比本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这个外国人要不要入籍,一旦入了籍,国家就得多掏一份医疗保险,福利待遇这些东西,而且都是终身的,这可都是真金白银。
所以在清朝,旗民通婚也有类似的问题,假设旗人和民结婚,宗人府就得多预备一份口粮,而且这份口粮得跟着这人一辈子,这都是大开销。
如果没有规定随便结婚,用不了几年就得把大清朝吃破产了。
因此比起什么所谓的血统论,清朝更在乎银子能少花就少花,在这个问题上,清朝算的是经济账,而不是政治账和血统账。
所以清朝对于民间旗民通婚有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清朝,旗女嫁给汉民是被严格禁止的。
如果旗女未经挑选便私自嫁给汉人,将被视为重罪,相关旗人要依法受罚。
如果是已经落选的女子,虽然可以允许其完成婚配,但从此除名除籍,成为普通百姓。
亲娘伊尔根觉罗氏就是落选可自行婚配的旗女,嫁给苏爹后,就没了旗籍,现在是民。
相比之下,汉女嫁给旗人则不受处罚,反而会受到一定的奖励。
而到了咸丰年间,还颁布了《户部制例》,如果汉族女子成为旗人的妻子,不仅不受处罚,还会使该佐领和族人获得银两奖励。
此外,清朝历代帝王的后宫中也有一些非旗籍的汉族妃嫔,这表明汉女嫁给旗人在某些情况下是被接受和鼓励的。
什么年代不讲究国籍和户口?
在清朝,旗籍就是最好的户口。
亲娘这行为,在这个汉女以嫁给旗人就能提升子孙后代福利待遇和身份阶级的年代,被立为反面教材了。
现在也不能姓伊尔根觉罗了,如今姓伊。
没了旗籍,苏家人都怕亲娘的。
虽然亲娘跟娘家的关系不好,可亲娘还有外祖家可依靠。
亲娘的外祖家姓富察啊。
如今已经雍正十年了,最拿得出手的皇阿哥是四阿哥弘历,下一代皇帝是谁还能不知道?
再加上富察家自身就很强大,富察家虽然明面上依旧很低调,可架不住有眼色的人多啊。
不需要富察家出面,亲娘只要愿意闹,且打着富察家的幌子,伊尔根觉罗家都只能一退再退,更别说亲娘跟娘家闹翻了后,外祖家还真派了表兄弟来给她撑腰了。
苏天凤上面还有一个大哥,一个大姐,五年三胎,论生孩子,亲娘是真牛逼,这大哥和大姐都是刚满周岁就被富察家接去京城外祖家过日子去了。
大概率,苏天凤满一岁也是要被送走的。
用亲娘的话说:“我当初是被继母逼的没办法了,也不想给郭罗妈妈惹事儿,她老人家自从我额娘病逝后,就大病了一场,身子骨一直不好,我舍了旗籍只为收拾继母,给娘家没脸,也想断亲,可咱们的孩子不能被我耽误了,送去京城,才好找机会上旗籍。”
这才是苏爹和亲娘生孩子往北京富察家送的根本原因。
为了给儿女混上个旗籍,亲娘是真的很努力,富察家在扬州的一些生意,亲娘可是全方位接管,真想靠着血缘亲戚关系给儿女搏个旗籍,不是不行,可情分总有用尽的时候啊。
所以人啊,任何时候都要展现自己的价值才行,不管这份儿价值是给谁看,展现价值的人,才能活的腰杆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