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好官(2/2)
秦川并不觉得春杏无礼,反而冲她颔首微笑,接着说道:“姑娘先行,我跟在后面。”
“好,那就有劳了。”洛水瑶回应一声,随后叮嘱春信坐好,便扬起马鞭,那马便朝前奔去。
因路面湿滑,马匹跑得并不快。而秦川一直坠在她们身后五米处,不管前方的马跑得是快还是慢,他始终与她们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春杏回头看了秦川一眼,而后凑近洛水瑶耳边,低声笑道:“小姐,这位县令倒是颇有君子之风。您瞧,他这般小心翼翼的,定是生怕咱们坠马,特意护着我们呢。”
洛水瑶回头看了秦川一眼,恰好与他如星般的眼眸相对。
不知为何,她心中涌起一丝不自在,仿佛自己像是在偷看人家一样。虽说确实是在看他,可被抓个正着还是有些难为情。她抿嘴笑了笑,故作平静地转过头,低声斥责春杏:“莫要多话,尽快回去。百花县遭了这么大的灾,附近事务繁多,别误了秦县令处理公务。”
洛水瑶所料果然不差。几人快马加鞭,很快便追上了前方的队伍。踏入百花县地界后,秦川勒住缰绳,拱手与她们作别,随后与衙役们扬鞭策马,朝着县令府疾驰而去。
身为一县父母官,面对如此天灾,肩头的担子沉重如山。他要做的,岂止是救百姓于水火?安抚受灾村民惶惑不安的情绪,妥善处理天灾留下的重重隐患,还有那因洪水冲垮、塌陷的条条道路亟待修缮……桩桩件件,千头万绪,都等着他去一一谋划、处置。这般繁重的事务压在肩头,他实在无暇多作停留,唯有争分夺秒,方能不负这一方百姓的期盼。
不同于这些仅在百花县短暂歇脚,匆匆而过的旅人,此地村民对秦川的爱重溢于言表。众人纷纷停下脚步,朝他挥手致意,目光中满是信赖。直至他的身影化作远方一个模糊的黑点,村民们才缓缓收回目光,脚步沉重地边走边低声议论起来。“哎,你说说这老天爷,咋就见不得咱们过好日子?”
一位老汉望着天边低垂的乌云,重重叹了口气,“咱们百花县好不容易在秦县令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红火,咋就摊上了这么大的天灾?”
“是啊!”先前哭喊的妇人情绪虽已平稳不少,可脸上依旧爬满愁容,“那成片的花田都被洪水冲毁了,也不知今年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众人闻言,皆是长叹一声,沉重的气氛如铅云般压得人喘不过气。
洛水瑶听着他们的议论,敏锐捕捉到背后的故事——原来百花县并非向来如此繁华。为了打破这压抑的氛围,她主动开口询问:“我们只是路过此地,总听人说百花县百花盛开,名满大周,却不知这盛景是何时才有?大娘,不如您给我们讲讲?”
妇人记得洛水瑶先前出头帮忙,又见她诚恳询问,便收起愁容,缓缓说道:“秦县令是三年前到的百花县。听说他可是状元郎呢!虽不知为何没留在京中做大官,但他来这儿,可是我们百花县的福气。”
“从前这地方不叫百花县,而是叫白华县。虽说离皇城不算远,日子也还过得去,可哪有现在这般兴旺?自打秦县令来了之后,又是修建房屋,又是铺桥修路;还说服大伙儿把农田改种花卉,一趟趟派人进京替我们找销路。如今百花县能有这番光景,全靠秦大人啊!他就是我们的大恩人!”
“是呀!”人群中有人红着眼眶接过话茬,“咱们百花县哪辈子修来的福分,才能遇上秦大人这样的好官!他事事都替咱们百姓盘算,天大的难处只要有他在,总能想出法子解决。这样一心为民的父母官,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叹息声与感慨声交织,言语间满是对秦川的感激与敬重。
这番话语入耳,洛水瑶心中对秦川的敬意又添几分。原以为他不过是个文采斐然的年轻官员,却不想竟是如此人物——为人爽朗随和,处事周全妥帖,既有肩挑重任的担当,更怀爱民如子的赤诚。要知道人心各异,众口难调,能让所有百姓提起便赞不绝口,这份能耐与德行,足以证明他远超常人与出众。
她也是百姓,自古百姓大多敬重好官,她也不例外。洛水瑶望着秦川远去的方向,眸光中不自觉多了几分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