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443章 那就把班上起来

第443章 那就把班上起来(2/2)

目录

而且谁不想住得好点呢?

瞧不上郊区的电梯房,那就在跟前的会不会动心?

资本家的路数就是这样魔鬼,一步步把筹码推高,把胡萝卜变得美味精致。

筒子楼瞧不上,那电梯房喜欢吗。

电梯房还蛐蛐,那八十平、上百平的三居室,更有装修样板间来展现出美好生活的样子,喜欢吗?

只要喜欢,那就上钩了。

国营单位不改变体制,但也能从住房上推动改变。

而且这还是房地产改革。

众所周知,汽车厂的地盘都会比较大,试车验车停车的空间到处都有。

让卫东琢磨的是把沿街那一圈,全都挨着修起来!

“欢迎各位领导到江州的经开区,还有商州的工业园区去视察,前者是五机部的电子计算机产业集群,大概十四万平米土地,要规划建设成二十多个小街区,后者是商州的玉米生物工程配套产业新城,大约十六万平方米,也是二三十个小街区,都已经动工了,这里也可以是这种思路。”

就明显是让卫东刚刚现想的。

恰恰有西山电子大厦周边,北较场工业园区两处案例已经经历过。

简直顺理成章的搬过来。

换个人一定肝儿颤,这在地级市、计划单列市能做的事情,能在平京搞?

他笃定的还是房产改革一定会蓬勃展开,现在不过是都在等着看效果,哪怕还有各种反对抗拒的声音也挡不住时代的发展。

但打着集资建房的旗号,最大的火力已经被争论四年才建起来的合资厂给顶住了:“外围建设新房的目的,更是要把内部这些平房、筒子楼拆迁腾空,把整个厂区改造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城区,反过来也能加大外资对这里投资的信心。”

这一片就是标准的苏式风格工业厂房住宅,乍一看跟江州那些三线工厂没啥区别。

狭窄破旧笨重,的确很需要改造。

“不错,不错,这种边改革边拆迁边升级的模式可以好好运行,对全国工矿企业都起到指导性的先进作用。”

让卫东听了就忍不住谦虚:“也不是多先进,对,刚才那位还介绍花旗专家来BJ,必须住五星级酒店或者独栋别墅,煤气灶还得是四个眼儿……我们就顺着建专家楼啊,以前北方专家来三线厂也没少建专家楼。”

据说这是外资方跟厂里劳资纠纷的重大分歧,五星级酒店一个月就是一万多的开销!

其实这种专家楼在国内大厂里面随处可见。

建个小楼才多少钱,非得花一万多去住五星级酒店,还跟外资管理高层闹得水火不容,这不是因小失大嘛。

做生意又不是搞搞斗争。

大家听了更是鼓掌点头,强调要把工人住宅楼和专家楼的差距关系要把握好。

让卫东已经算是见多识广了:“又不是来我们这定居,临时住住的专家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有那个意思就行,条件比较好的叠拼洋房,再来两栋跟沪海新式里弄差不多的联排别墅就够了,外观也看不出来太大差距,按照合资厂自己的酒店招待所模式运行,平时也可以接待各方宾客。”

就困扰这边好几年的斗争局面,居然就这么迎刃而解。

大家笑得都轻松起来。

八十年代真是个很奇妙的时期,很多一线一飞冲天直达天听的案例。

怪不得尤启立拼了命也要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拼命想到沪海、平京来彰显自己的改革魔力,就是想获得这样能得到信任的机会。

没想到让卫东学他,改良他,只会比他更脚踏实地的真正解决问题。

日常可能都习惯了宏观调控的各位,对这种前线机枪横移几厘米的微操也听得兴致盎然。

当然也就顺势有人问:“那这个资金会不会对合资厂的运转造成影响,厂方、合资方会不会反对这种集资建房的操作?”

主要是这合资厂虽然没赚到美元,但这边的利润是要大幅度缴税的,这把钱拿去建住宅楼,岂不就减少了利润税收?

让卫东笑眯眯回应:“集资建房啊,是大家掏钱修房,最多可能有个垫资进场修建的资金周转问题,我们飞燕卫生巾厂可以帮着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还有什么疑虑,马上签署股权转让书,让卫东又要求自己只担个一元钱年薪的顾问身份。

还是经委那位摇头:“顾问没法参与实际操作的,副总经理吧。”

去年让卫东还在平京汽车制造厂门口兜售卫生巾换小汽车。

居然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合资厂的副总。

本来打算隔天就回江州的让卫东,不得不耐住性子在平京吉普汽车厂开始上班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