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2)
黛玉正困着,喃喃嘀咕了句什么,挥挥手转过身背对她。
圆月忍不住笑,道:“王爷特地嘱咐了,不叫姑娘吃着糖睡,若坏了牙齿,往后多少好吃的都不能吃了,姑娘可愿意?”
黛玉耳中听见“王爷”,脑中清明了一瞬,撑着坐起来,接过水喝了一口:“他真是越发啰嗦起来了,年纪比我还小呢,却比爹爹还絮叨······”
圆月盯着她喝了半杯,笑道:“姑娘这话可是错怪王爷了,他这样关心你,一颗心都挂在你身上了,不然一个大男人,又是养尊处优长大的,怎么能处处周到,事事细致呢?还不都因为是姑娘的事,他才百般上心。”
黛玉把琉璃杯塞回她手里,嗔道:“我不过随口说一句,你就扯出这些长篇大论来······他到底如何收买的,叫你们个个都助着他说话。”
正好新月进来,听见笑道:“我们可不是替王爷说话,王爷所行所做都是为了姑娘好,我们自然应该听。”
黛玉撇撇嘴,喝了半杯清水,又说了这一会子话,已是不那么困了,只身上还懒懒的,便又要躺下。
“姑娘,甄家姑娘和北静王府的嬷嬷求见。”弯月人还未到,声音已传了进来。
黛玉只得又坐起来,弯月已到了跟前,便皱眉问道:“她们来做什么?”
虽然不打算迁怒甄家二位姑娘,可不落井下石已是林家最大的克制,黛玉并无意与她们有任何来往。
弯月趴在床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道:“是鸳鸯带来的,说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正在贾家,想见姑娘,所以甄姑娘亲自来请,还说要来给姑娘把脉,我让林伯拦下了。”
黛玉因吃了药,脑袋不如往日灵光,因朝圆月道:“你派去送东西的人没传话吗?”
圆月道:“老太太说知道了······”
黛玉晃晃脑袋,掀开被子要下床,猛不丁一阵风从敞开的窗户吹来,不由打了个寒颤。
圆月忙将她按回去,又将被子盖上,匆匆去关窗:“方才王爷叫把窗子开着通一会儿风,散散浊气,姑娘先别忙。”
一面又叫弯月去把暖炉烧得旺旺的,将一会见客要穿的衣裳披在上头烤着。
待屋里暖气渐渐泛上来,才服侍她换了衣裳。
黛玉扶着桌子站着,任她摆弄,时不时打个哈欠。
圆月将一缕青丝从鹤氅里顺出来,心疼的道:“姑娘若不想见,叫她们回去就是······”
黛玉恹恹的摇摇头,没有说话,等她收拾好,捧着个手炉便往前厅去了。
林家布置清雅,一片江南景致,甄映春环视四周,眼中有怀念,有泪意,还有压不住的恨意。
虽然新皇有意革新,可若不是林如海,甄家根本不会在坍塌的那么快,一点缓冲准备都没有。
当初就不该顾虑太多,朝廷命官又如何,钦差又如何,山高皇帝远,便是查,也难查清。
死了一个贾敏有什么用······
孙嬷嬷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甄映春擡手掩饰般拭去面上泪痕,转过来已是一切如常。
鸳鸯垂首喝茶,恍若对身边的氛围毫无察觉。
门边传来有些拖沓沉重的脚步声,她搁下茶盏,起身笑着迎上去:“姑娘。”
黛玉一路行来,虽穿着厚厚的衣裳,也披了斗篷,鼻尖还是冻得红红的。
早起天色就阴阴的,这会子越发乌云密布,恐怕是要下雪。
她叫人从暖暖和和的被窝里搅扰出来,正一心想应付过去,好回去睡觉。
勉强扬起笑脸,握住鸳鸯伸过来的手:“鸳鸯姐姐,你怎么来了。”
鸳鸯还未答,甄映春和孙嬷嬷也走了过来,屈膝行礼:“给县主请安。”
黛玉忙道:“快起来,不必多礼。”
从前宫宴时,她见过几回北静王妃,虽然不过点头之交,并未说过话,可孙嬷嬷是一直跟在北静王妃身边举足轻重的嬷嬷,她自然知道。
待二人起身,才又道:“久等了,我才吃了药,就来迟了。”
甄映春笑道:“我久不回江南,正想念故乡风景,方才在县主家中也算是暂解相思了。”
黛玉只做不懂,笑着请她们入座,并不曾开口邀她常来。
甄映春道:“不坐了,太妃娘娘和姐姐正等着,县主快随我们去罢。”
黛玉面有难色,道:“我身患风寒,恐过了病气给太妃和王妃,实在不敢过去······”
甄映春未说话,孙嬷嬷道:“县主多虑了,若太妃和王妃介意,就不会特地命老奴和二姑娘过来了。”
黛玉菱唇微张,还未说什么,她又道:“南安太妃刚回京不久,不过想见县主一面,县主就这样推三阻四······还是要太妃和王妃亲自前来,县主才肯赏脸?”
黛玉不知道自己何时得罪过北静王妃,以至于孙嬷嬷突然如此不客气起来。
这必然是王妃的意思,否则她怎敢如此说话?
纵然她是有封号的县主,也奈何不了代表着郡王妃的嬷嬷。
黛玉从不以身份压人,一向对品级等无感,此刻才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官大一级压死人。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鸳鸯上前笑道:“嬷嬷言重了,县主必然不是这个意思。”
黛玉逼着自己灵台清明起来,亦笑道:“是啊,我并无此意。既然太妃和王妃不介意,我自然要去的。”